【明報專訊】近日內地刺激政策頻出,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政策雖不是180度的轉變,但可以幫助提高對剩餘周期的信心,但即使在新政策助力下,料房地產和工業行業周期或仍須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會觸底。
大摩指出,自2021年以來資本支出以10%的複合年增長率上升後,工業投資的擴張也面臨着一些周期性的衰退。鑑於房地產通貨緊縮周期尚未結束,這進一步影響了信貸需求和整體增長。雖然一些新政策支持可以幫助整體需求,但認為工業投資增長可能需放緩到5%以下,以減少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壓力和新信貸風險。
該行指出,即使有最新的財政支持,工業和房地產周期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觸底,並將繼續影響信貸需求。從積極的方面看,新政策基調和改進的溝通可以幫助投資者超越這個周期,相信在持續工業升級的支持下,2025年下半年後的一些信貸需求會反彈。
另外,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財政部周末簡報會幾乎沒有宣布關於額外預算和債券配額的細節,因兩者都需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批准。
但財政部確實允許地方政府利用4000億元人民幣的未使用債券配額,該配額是從往年結轉,不再需要全國人大的額外批准,這些配額將被用以彌補部分財政收入缺口。
財政部亦明確暗示,允許發行更多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券,以尋求補充國有銀行的資本,並幫助地方政府交換大量隱藏債務;更重要是財政部承認財政收入低於預期,以及保證實現今年的財政目標,並堅定承諾要推出更多逆周期性財政措施等。陸挺指出,雖然財政部沒提及財政刺激的細節或規模,但應該不會扭轉內地和香港股市近期的正面勢頭,因為投資者現在可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下一個重大事件上,即人大工作會議,料在10月下旬左右舉行,這可能會令投資者期望未來會有龐大的財政刺激措施。
他預計中央將增加對地方財政的轉移支持,給予地方大量借貸額度;亦或考慮增加低收入人士的社會保障支出、以及鼓勵生育;而最終中央亦能被迫出任「最終承建商」,直接替那些已延遲預售的住宅項目提供資金。他認為,經濟刺激措施的內容比規模更重要,未來幾年刺激規模最終可能會限制在每年GDP的3%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