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期講到在後量子時代,如何提升區塊鏈安全性,以及介紹因此出現的創新產品,今期則想談一談監管挑戰。
後量子黃金代幣和後量子穩定幣,雖然在技術上提供了新的安全保障,但在監管層面也引入了一系列的挑戰。這些挑戰不僅關乎新技術的實施,還涉及如何在現有的法規框架內整合和監管這些創新產品,包括:
後量子穩定幣引入的新技術,如後量子加密(PQC),可能超出現有法規的覆蓋範圍。監管機構需要更新或擴展法規來處理這類技術。這要求監管機構對量子計算和後量子加密技術有深入的理解,以制定有效的監管政策。
雖然後量子技術旨在提供對抗量子電腦攻擊的保護,但監管機構需要確定這些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包括對後量子算法的安全性做評估,確保它們能夠如預期那樣提供高級別的保護,並且不會製造或引入其他的弱點或後門。監管機構可能需要與技術專家合作,做徹底的測試和驗證。
由於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的跨境性質,後量子穩定幣的監管需要國際間的合作和協調。這包括制定共同的技術標準和監管框架,以便在全球範圍內有效監管這些穩定幣。國際合作可以幫助避免監管套利,並確保廣泛的市場安全。
後量子穩定幣的發行和運營需要高度的透明度,以增加用戶的信任和認受性。這可能要求發行者提供詳細的技術資料和安全性證明,並遵守嚴格的資訊披露規則。監管機構需要確保這些資訊是準確性和及時性,以保護投資者和用戶的利益。
隨着後量子區塊鏈產品的引入,監管機構必須確保適當的消費者保護措施到位。這包括教育和提升公眾對後量子技術的認知,提防不法分子濫用甚至使用新科技名詞欺詐市民大眾。
隨着技術的發展和量子計算的進步,後量子加密技術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將日益增加。
未來,我們可以預見,無論是政府還是私人機構,都將逐步採納這一技術來保護敏感的金融交易,免受未來量子電腦攻擊威脅。
總之,後量子加密技術為金融科技界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着更多相關產品和應用的推出,像後量子黃金代幣、後量子穩定幣等等,將有助於推動區塊鏈行業邁向更高的安全標準。對於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而言,了解和適應這些新技術將是未來成功的關鍵。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副主席 暢銷書《新金融啟示錄》作者香港大學持續進修學院兼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