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正當公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今日(星期二)開幕的第十五屆珠海航空展中國(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11月12日至17日)時,原來中國和俄羅斯在上星期一(11月4日)已經低調地簽署了《航空技術及裝備引進合作協議》。
在俄烏戰爭以及美國對中國進行科技禁運的背景下,這項合作難免被西方媒體解讀為中俄雙方對於歐美的反制。對於俄羅斯來說,它與歐盟的關係早就瀕臨完全破裂。但對中國來說,是否值得為了這項合作,而冒着與歐盟關係進一步惡化?
據中國新聞網等內地媒體引述俄羅斯的衛星通訊社(Sputnik)報道,11月4日,中國和俄羅斯在廣西梧州舉行航空技術交流合作及簽約活動。中國的代表為廣西新航聖潔應急產業園區管理有限公司,與俄羅斯代表的烏法國立航空技術大學,就中國引進俄羅斯的航空技術,以及中俄低空無人機防禦技術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並簽署了《航空技術及裝備引進的合作協議》。
根據這項協議,廣西新航聖潔應急產業園區管理有限公司打算向俄羅斯採購直升機,用於開展低空應急裝備製造產業業務。同時,俄羅斯的烏法國立航空技術大學將派出專家長駐梧州,提供技術、人才、教學等多方面的支援,並與中國共同將俄羅斯的大型載重直升機和無人機技術轉化升級,形成中國的「自主知識產權」。
這個項目將會在廣西的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內開展,組裝生產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無人機產品。這些無人機將具備遠航程、大載重、飛行安全度高等特點,可以廣泛應用於緊急救援、物流配送、工農業生產、安全巡邏等領域。
從上述報道的字眼來看,這似乎是中國單方面從俄羅斯引進技術,並不是合作研發,俄羅斯甚至還會派出專家長駐梧州來協助中方人員「消化」有關技術。而負責生產的也是中方企業,但產品會不會賣回給俄羅斯,則沒有明確提及。
至於產品的用途,雙方亦強調只是民用。而且,雙方簽署協議的機構看來亦經過一番精挑細選。中國的代表似乎是一家工業園區管理公司,甚至不是一家航空製造業公司。而俄羅斯的代表則是一家大學,並不是軍工或航空製造企業,或者國營研究所。可以說,雙方的代表機構基本上名不經傳。
筆者相信,之所以有這種精心安排,是中俄雙方希望盡量減低敏感度,不想這個項目被外界指為軍事合作,尤其是中國方面提出的要求。可是,在俄烏雙方今年都各自生產數百萬架無人機(暫時絕大部分還是小型和短程)來攻擊對方目標的情形下,若說上述交流活動和合作協議涵蓋的多個關鍵字,包括無人機、直升機、遠航程、大載重,以及低空無人機防禦技術等等,不會引發美國和歐盟對中國猜忌疑慮,指中國為俄羅斯生產軍用無人機,繼而作出反應,恐怕是太過天真和樂觀。
筆者十分理解,中國為什麼會希望從俄羅斯引進大型載重直升機、無人機以及防禦低空無人機等技術,尤其是後兩者。因為在俄烏戰爭中,無人機的大量使用程度和殺傷效果,可說是前所未見的。
中國為了國家安全,確實有需要吸收無人機的攻防實戰經驗。由於烏克蘭和歐美的關係,以及中國的立場,中國絕無可能從烏克蘭取得這些實戰經驗,所以唯有從俄羅斯引進。
不過,俄羅斯對於向中國單方面轉移先進技術,一向極度謹慎。不要說轉移技術,就是以往的好幾個中俄合作研發項目,俄羅斯往往也是叫價極高,令中國十分為難,結果拖拉浪費了多年之後,爛尾收場。
例如,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飛公司)(COMAC)和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UAC)原本簽約合作研發的遠程雙通道寬體客機CR929,就是當中的例子。中國多次試圖和俄羅斯維持協議、浪費了好幾年之後,最終還是要變回「單飛」研發自己的C929。
筆者認為,如果俄羅斯真的願意向中國提供無人機的攻防實戰經驗,大可以在每年幾次的中俄聯合軍演中傾囊相授,雙方實在沒有需要向外宣布和簽約弄一個項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