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袁國守:AI產業壯大 核電股受惠

【明報專訊】2011年發生日本311大地震後,多國曾決定逐步廢核,但近年風向有變,因講求實際的企業和民眾畢竟佔多數,加上AI產業急速壯大,電力需求有增無減,核電概念股因而再度吃香,是晶片股以外值得吼實的板塊。

今年上半年本欄曾提及,在AI風潮下,一眾晶片股尤其是Nvidia(英偉達)(美:NVDA),前景充滿無限想像,但若不想個人投資組合持股過分集中,還可留意同樣受惠於AI增長的電力股,當時(5月)推介的公用事業ETF,例如Vanguard Utilities Index Fund ETF(美:VPU)及Utilities Select Sector SPDR Fund (美:XLU),算交出不錯成績,年初迄今雙雙累漲逾30%。

背後簡單的邏輯是,沒有一家科技公司想輸掉這場AI競賽,故彼此大舉興建AI數據中心,所需的電力投資估計高達數萬億美元。由於現有再生能源仍無法全面取代核能,所以愈來愈多國家「走回頭路」,重新考慮使用核電。

在歐洲,去年4月開始全面退出核能發電的德國,民情已見逆轉,有調查發現,過半德國民眾認為,逐步淘汰核能是項錯誤政策。美國科技巨擘Alphabet(美:GOOG)、微軟(美:MSFT)和亞馬遜(美:AMZN),均已開始投資「小型核電廠」,以應付AI逐漸擴大的電力需求,故核電股一度炒高。

至於中國,據《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4)》藍皮書顯示,2023年內地在建核電工程穩步推進,全年新開工核電機組5台,核電工程建設投資完成額949億元人民幣,創近5年最高水平;截至2023年底,在建核電機組26台,總裝機容量3030萬千瓦,均保持全球第一。

大摩籲增持中廣核電力 目標3.69元

Pragmatism稱之為實用主義好,又或務實主義好,目前在全球仍佔上風,因此從投資角度看,隨AI冒起,除了晶片和電力股,具核電概念的股份也值得持有。核能原料為鈾,可受惠於核電需求上升,故不妨吼實鈾ETF如Global X Uranium ETF(美:URA),惟短期呈小雙頂,待回落至29美元附近始買入。個股方面,可留意美國最大電力生產商和零售能源供應商之一的Vistra Corp(美:VST),集團擁有4.1萬兆瓦的核能、煤炭、天然氣和太陽能發電,以及其一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規模電池項目,股價走勢相當標青,年初至今飈逾3倍。

回看本港,中廣核電力(1816)屬正路之選,公司主要營運核電廠,收入來自核電發電,若核電項目數目長遠增加,收入及盈利可持續增長。大摩近日予中廣核電力「增持」評級,因市場對電價的憂慮開始緩和,中廣核電力在盈利能力改善的情况下,可能會出現另一輪重估,將其目標價由3.1元上調至3.69元,相比上周五收市價2.58元,潛在升幅達43%。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投資心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