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美再打擊華半導體 制裁140中企 限制供貨 路透稱與華為合作公司成目標

【明報專訊】美國拜登政府昨宣布對中國半導體行業頒布3年來第三波制裁,將140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中國的半導體生產設備供應商成為美國主要的制裁目標。路透社消息稱,北方華創(深:002371)、拓荊科技(滬:688072)及新凱來等,合共100多家中國晶片設備製造商、20多家半導體企業,以及兩家投資公司,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是美國迄今數量最大的新增實體清單之一。

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供應商在未獲美國商務部許可的情况下,向被列入名單的企業供貨。路透社指出,與華為合作的晶片商昇維旭、芯恩(青島)及鵬新旭等,同樣是制裁目標。此外,美國政府又將20多款晶片製造設備,以及3款用於晶片開發的軟件限制對華出口。至於用於AI數據處理的高頻寬記憶體晶片(HBM),也將納入對華出口管制, HBM主要製造商SK海力士(韓:000660)、三星電子(韓:005930)及美光科技(美:MU)的相關產品對華出口前,必須獲美國商務部許可。

全球適用 防藉離岸生產線避禁令

最新出口管制將在12月31日生效。美國商務部還將要求企業,確保不會將受管制的產品轉交實體清單上的企業。《紐約時報》引述美國一名高級官員稱,向中國出口某些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限制,將在全球範圍適用,部分原因是為了應對美國企業可能利用離岸生產線來規避出口禁令。

拜登政府於2022年10月首次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實施廣泛的限制,禁止向中國銷售先進的AI晶片及某些晶片生產設備。至去年10月,拜登政府在這些限制的基礎上,將更多類型的AI晶片納入對華出口限制。路透社形容,今次措施標誌拜登政府下台前,為阻止中國取得先進晶片,並限制其晶片生產能力,所採取的大規模行動之一。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周日在電話會議向記者表示,這些新規「具開創性和全面性」,代表「美國對華實施的最嚴厲限制措施」,旨在降低中國製造先進晶片的能力,美國政府一直與專家、業界和盟國密切合作,以確保「我們的行動既保護國家安全,同時盡量減少意料之外的商業後果」。

日本荷蘭業界將享一定程度豁免

收緊後的出口管制措施,將禁止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企業,對華出口受管制的半導體生產設備,但日本及荷蘭業界將享有一定程度的豁免。《紐約時報》指出,日本和荷蘭是晶片製造設備的主要生產地,數月前同意遵守美國的規定,對某些半導體製造設備自行實施限制。然而,這些限制何時生效未明,令市場關注兩國的企業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向中國運送更多設備。

分析認為,相關措施可能損害科林研發(美:LRCX)、應用材料(美:AMAT)及KLA Corp.(美:KLAC)等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的利益。美國業界指出,任何限制也必須適用於日本和荷蘭的競爭對手,否則只會損害美國企業的業績。

美國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則指出,新規給華為及其他中國企業留下可利用的漏洞,例如某些舊版的高頻寬記憶體晶片仍可供中國客戶使用,且並非所有與華為相關的半導體製造工廠都被列入實體清單。部分產業分析師則指出,從新規起草,到周一發布之間有一個月空隙,讓中國實體可囤積將會受到限制的晶片及生產設備。市場人士預計,特朗普政府明年上台後將引入更多限制措施。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