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梁天卓:避免家族爭端的智慧

【明報專訊】多年以前,我的一名親戚突然去世,家人在整理房屋時,發現了她藏匿的金條和現金。然而這未帶來喜悅,反而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兄弟姐妹因此反目。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如果她能提前與家人談妥遺產問題,或許這些矛盾根本不會發生。

最近,《華爾街日報》報道了沃倫‧巴菲特的遺囑建議。他認為,父母應該在孩子成熟後,讓他們在自己簽署遺囑前了解內容和分配邏輯。這樣可以避免親人因不理解而感到困惑或不滿,甚至引發衝突。他強調:「不要等到自己無法解釋時,讓孩子問『為什麼』。」

宜提前公開解釋遺囑內容

對很多人來說,談論遺囑既不輕鬆,也不愉快。然而,專家指出,提前公開並解釋遺囑內容,能有效避免日後的矛盾與誤會。特別是一些看似「不公平」的安排,比如偏向某個孩子更多,可能是基於對方付出照顧的回饋。如果不提前解釋,其他家人可能會認為是偏心,從而心生不滿。而提前溝通則能讓大家理解背後的邏輯。

此外,透明化也有助於家人為未來做好準備。有些遺產,如房產或企業,可能需要子女共同管理或處置。如果父母能在生前提供指導,會讓後續的執行更加順利。

許多人害怕觸及遺囑話題,覺得這是對死亡的暗示。但其實,不必一次過談透所有細節,可以分多次逐漸展開。例如,先聊聊資產的大致分配,再逐步深入到細節,如物品繼承和資產管理責任等。如果涉及複雜內容,可以邀請律師或財務顧問參與,讓對話更專業、更有效。

巴菲特認為,遺囑不止是財富分配,更是價值觀的傳承。他透過對話,讓孩子理解他的選擇與願景。這種透明的溝通方式,對任何家庭都適用。

回到我的親戚故事,如果她能提前和家人坦誠對話,說明遺產的安排邏輯,或許紛爭就能避免。

遺囑是對家人的一份禮物,能減少不必要的誤解與矛盾。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facebook.com/tommyleungpage

[梁天卓 經濟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