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薛偉傑:日產汽車盈轉虧 驚爆財務壓力

【明報專訊】曾長期位列全球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日產汽車,繼上月宣布計劃全球裁減9000名員工和削減20%產能,打算向聯盟伙伴出售手持34%三菱汽車股份中的10%,以增加現金,同時部分高層自願減薪最高達50%,以及被穆迪和惠譽兩大信貸評級公司調低評級後,近日又傳未來一年多將面對財務壓力,若未能引入新資金,甚至有可能出現債務違約或破產危機,令傳媒和業界震驚。

高層私下稱只剩一年多搶救公司

據《金融時報》等外國媒體引述至少兩名未透露姓名的日產汽車高層稱,公司正尋找新的長期投資者,如銀行或保險公司等,以協助渡過可能影響其生死存亡的未來關鍵一年多。其中一名日產汽車高層悲觀地表示,公司只剩12至14個月來作出正確決定才可生存下去,「我們需要日本和美國來產生現金。」若單從本財年上半年的綜合業績來看,似乎很難明白上述高層為何如此悲觀。

資料顯示,日產汽車2024財年上半年(4月至9月)營收按年跌1.3%至59,842億日圓。期內營運盈利按年跌90.2%至329.08億日圓;營運盈利率由上一財年同期的5.6%,跌至0.5%。純利按年跌93.5%至192.23億日圓。

不過,日產汽車2024財年第二季(7月至9月)營收2.99萬億日圓,低於上一財年同期的3.15萬億日圓。營運盈利319億日圓,低於市場平均預期的650億日圓,更遠低於上一財年同期的2081億日圓,按年跌85%;營運盈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6%,跌至1.1%。最重要的是期內由盈轉虧,出現93億日圓淨虧損;而上一財政年度同期錄得純利1907億日圓。

2026年到期債務約56億美元

但以日產汽車這麼大規模來說,即使出現輕微虧蝕,似乎和「破產」兩字沾不上邊。據一些媒體推測,可能是該公司在2026年到期償還債務,要比今年和明年都要高。據媒體報道,日產汽車明年到期償還債務約16億美元,比今年略低。在2026年到期償還債務達56億美元,根據彭博數據,這是日產汽車自1996年以來最高年度到期債務。截至今年9月底,該公司汽車業務淨現金略多於1.3萬億日圓(約83億美元)。但考慮到公司在今年4月至9月已消耗4400億日圓現金,7月至9月這一季更由盈轉虧。若未來繼續這樣燒錢速度,未能進行新融資,公司確實有可能在2026年耗盡現金,而出現債務違約。

此外,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在9月底競選期間曾稱,一旦他上台,將會對所有由墨西哥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徵收100%關稅。由於日產現時在美國銷售的汽車有部分在墨西哥製造,再加上傳統日本人的危機意識,上述高層的悲觀言論,也就可以理解了。

對於上述報道,日產公司發言人Shiro Nagai稱,公司擁有充足流動性,月前已和主要國際銀行達成信貸承諾,可以為汽車和銷售融資業務提供資金,可動用資金逾1.9萬億日圓。他強調,日產未來5年可以有「多種資金來源」來償還債務,包括目前可用的流動性、汽車業務現金流、有利可圖的銷售融資業務分紅,以及發行新債等。

平心而論,雖然穆迪早前將日產汽車的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確認BAA3評級;惠譽將日產汽車前景轉為負面,確認其BBB-評級,但這些評級在負面當中不是最低。

或成「失寵天使」 發債需夠吸引力

不過,三菱日聯證券公司首席信用分析師Kentaro Harada同意,在現時情况下,日產可能成為「失寵的天使」;當市場意識到這種降級風險時,投資者可能會要求其債券定價中納入風險溢價。簡單來說,其債券可能要用較高息率,才能吸引到投資者購買。

綜合來說,筆者認為若日產汽車沒有造假帳隱瞞財務問題,未來兩年內出現破產的機率應很低,相信只需要用較高利率來向銀行借貸或發債,最多是尋求日本政府協助。最關鍵的是要看2028年,因為日產由2023年初聲稱,研發固態鋰電池已經「成功」,能量密度將會比現時的液態電解質鋰電池高1倍,充電速度比現時130kW快兩倍,達400kW。日產表示,將在2025年試產固態鋰電池,2028年正式裝上電動車推出市場。

估計日本的銀行和政府不惜代價也會「保送」日產汽車進入2028年,但日產屆時能否兌現承諾,大量生產裝上固態鋰電池的電動車,扭轉它在電動車市場的低迷市佔率,抑或到時又跳票,就真的可能影響到其命運。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科技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