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多元公平共融」遇冷 大企業解散DEI部門

【明報專訊】歐美幾年前掀起左翼風潮,促成不少企業和應成立DEI部門,專門跟進(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多元、公平、共融)理念在公司落實。隨着象徵右翼反撲的特朗普在大選中大勝民主黨,一眾大企業除了速聘說客「求生」外,也有企業解散原有的DEI部門,準備呼應新風向。

自2020年美籍黑人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察殺死後,激發起Black Lives Matter的大型示威,DEI風潮乘勢而起,席捲大小企業。據麥肯錫估計,當年企業合共斥資約75億美元在DEI相關項目。

百威淡啤代言人用跨性別人士惹抵制

到近年風向開始改變,不少企業不得不審視原有的DEI方針。去年百威啤酒旗下副品牌百威淡啤(Bud Light),曾起用26歲跨性別人士Dylan Mulvaney任代言人,激起保守派人士抵制,連累母公司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美:BUD)市值半個月內暴跌逾50億美元。

早年美國大型零售商沃爾瑪(美:WMT)也積極參與DEI風潮,曾致力增加特定供應商的比例,期望供應商至少有51%女士、少數族裔、年長人士或LGBTQ人士做股東或管理公司。上月沃爾瑪卻突然宣布,將結束提高供應商多元性的評估項目,並終止旗下員工的種族平等訓練項目。

沃爾瑪結束提高供應商多元性評估項目

立場親共和黨的社會活動家Robby Starbuck在X上表示,他與沃爾瑪高層接觸後,對方許下一連串承諾,將撤回部分「覺醒運動(wokism)」的政策,包括退出人權戰線的「覺醒企業平等指數」,移走針對兒童的跨性別產品,重審給予「同志驕傲(Pride)」的所有資助等。他形容「這是我們結束美國企業界覺醒運動迄今最大的勝利。」

沃爾瑪也口風趨軟,在聲明中表示,公司願意與代表全美國的員工和客戶一同改變,並稱自己不完美,但每個決定都是希望培養歸屬感。

南加州大學教育和商業教授、種族與公平中心創辦人Shaun Harper分析,在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前,大多企業的DEI設施早就變脆弱了,特朗普當選,只不過給了那些不堅定的商界高層一個容易離開的出口。他預料,將有更多企業撤回DEI設施及多元總監這類職位,減少多元的員工訓練,並削減特定膚色及女士的高層職位。

[企業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