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特朗普祭出關稅威脅,宣布在上任首日簽署行政命令對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以來,加元兌美元明顯走弱,今早更進一步跌向1.42的低位。回顧過去20年,1.40一直是加元兌美元的重要心理關口,僅在2016年和2020年疫情初期跌穿該水平。然而,隨着關稅陰霾來襲、加拿大經濟活動進一步降溫,加上一系列不利於加元的因素浮現,1.40可能成為新常態。
首先,美國是加拿大最大貿易伙伴,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對加拿大出口和經濟造成打擊,該影響從加元在上月尾急速貶值可見一斑。其次,明年將有大量按揭持有人更新貸款,並面臨利率大幅提升的問題,料將加重居民的財務壓力。最後,過去幾年移民的幾何式增長為加國的消費帶來動力,但隨着加拿大政府早前宣布削減移民數字,可能進一步將加拿大經濟推入衰退。
所幸的是,加國的去通脹進程出現積極發展,10月CPI按年增幅維持在2%的較低水平,核心通脹指標連續多月處於央行目標區間1%至3%內,加央行因此有更大減息空間。年初至今,該行已減息125個基點,幅度明顯大於其他主要央行。行長Macklem早前表示,如果經濟狀况需要,央行準備12月再下調利率50個基點,同時市場估計2025年加央行有空間再減75個基點以上。
過往幾十年,加拿大經濟增長與美國有較強相關性,但目前加拿大與美國人均GDP差距已拉闊至有紀錄以來最大,且經濟前景亦見明顯分歧,導致美加利差有機會持續擴大。綜合各項因素,加元前景黯淡,面對强勢的美元及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貨幣對可能在2025年保持在1.40下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