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生指數昨日下跌156點,收報20,155點,主板成交萎縮至1416億元,交投急速下滑至周初炒作政策憧憬之前,反映投資者周一、周二的興奮已火速被冷卻。恒指由周二高位累積的跌幅,已超過炒作政策消息的升幅黃金比率0.618倍,技術走勢確認港股已不是短期升勢途中。然而,中國貨幣政策憧憬已經炒作完畢,後市還有一個因素左右未來一周的港股走勢,便是美國貨幣政策消息。
雖然恒指錄得下跌,《明報》港股數據庫涵蓋的股份,上升佔55.65%,下跌佔44.05%。上升逾3%股份佔13.37%,跌逾3%佔8.78%,至於陰燭陽燭比大約各佔一半。數據反映恒指周二開市急回後,周三進入反覆格局,指數下跌,但整體市况屬好淡爭持。投資者開始觀望美國通脹數據,以至聯儲局12月18日議息會議內容。
為何美國貨幣政策仍對港股產生一定影響力?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發放積極寬鬆宣言,港股短線升勢仍曇花一現,原因是中央能花多大力度實行寬鬆政策,依然需要人民幣滙價強勢來配合。倘人民幣匯價強勢,內地更有條件放水刺激經濟。
人民幣匯價強勢與否,當然要看美元走勢,美國減息進展將會影響美元強弱。倘若美國通脹高企,減息進度減慢,美元偏強、人民幣相對弱勢,便會阻慢中國寬鬆貨幣政策的力度。於宏觀經濟影響港股的邏輯下,港股短期表現亦視乎美國最新公布的通脹數據而定。
美國昨晚公布消費物價指數數據,截稿時未有結果。除非美國公布核心通脹數據明顯低於預期、按月升0.2%甚至更低,否則未足以刺激港股表現。
本欄統計了今年美國核心通脹數據跟市場預期比較,與港股翌日走勢的關係。年初至今有5次通脹高於預期、4次符預期、2次低於預期。5次通脹高於預期數據的翌日,恒指只有1次上升、4次下跌,不過4次下跌的單日跌幅均沒有超過200點。而4次通脹符預期數據的翌日,恒指則為兩升兩跌。
今次美國通脹數據一周後,適逢美國聯儲局進行議息,即使12月減息不意外,通脹遲遲未能回到2%目標以下,議息後主席鮑威爾可能發放偏鷹立場。倘若美國通脹高於預期,港股投資者有所防備,估計於下周三美國議息前,港股難有好表現。
然而,今次美國通脹數據與聯儲局議息,時間距離剛好一星期。若以美國公布核心通脹數據後一周的恒指表現計算,影響力更明顯。
年初至今,5次美國通脹數據高於預期,恒指一周後同樣有4次下跌,下跌比例為80%,而4次恒指下跌的點數介乎447點至991點,跌勢很明顯。倘若美國通脹高於預期,即使翌日恒指跌勢反映了消息,其後幾日投資者仍偏向順勢追沽。
年初至今,有4次美國核心通脹數據符合預期,恒指一周後有3次上升、1次下跌。2次數據低於預期,恒指1周後1升1跌,不過,下跌的一次,恒指於數據公布翌日急升461點,好消息亦曾經帶動了升勢。換言之,美國通脹數據好壞,相當程度影響恒指未來一周表現,尤其今次公布通脹數據後一周便進入聯儲局議息,估計對港股影響力不低,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