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證監會昨發表《季度報告》,截至2024年9月底的3個月虧損為451.6萬元,較2023年同期虧損1.23億元收窄,期間收入則錄4.22億元,按年增19.1%。
證監會的季報提及香港ETF市場持續增長,ETF的總市值按年上升34%,季內錄得淨資金流入63億港元。在香港註冊成立的基金所管理的資產按年上升29.5%至1.67萬億元,季內繼續錄得約340億港元的淨資金流入。持牌資產管理公司的數目則按年上升24%,開放式基金型公司的數目亦按年急增132.6%。
證監會正審議15家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牌照申請,其中11家是被當作獲發牌者,並有望在今年內根據迅速發牌程序向數家被當作獲發牌的營運者發牌。在香港上市的亞洲首批虛擬資產現貨ETF自4月推出起至11月底期間,市值上升了超過70%,日均成交額增加了一倍。
同時,季內證監會收到2496宗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提出的牌照申請,機構及個人牌照申請的數目均有所增長,按年分別上升56%及23%。新持牌機構及人士和註冊機構的總數為3164。
另外,證監會表示在內地於4月公布支持性舉措後,多家內地行業龍頭企業透過首次公開招股在香港上市。經證監會批准後,聯交所簡化了新的上市審閱程序。11月14日,在惡劣天氣交易安排下,所有市場運作順利。
季內證監會處理了144宗上市申請,當中25宗是新上市申請。這些新個案包括一宗以SPAC1併購交易方式上市的申請,以及一宗來自尚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申請。 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3年內完成審閱371宗上市申請,其中94%在60個營業日內審閱完成(見圖)。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指,本港ETF市場今年達至多個新的里程碑,是因為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下合資格ETF持續穩健增長,以及本港與中東建立了新的聯繫。展望將來,隨着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的機制不斷擴大,證監會將致力把香港打造為多元資產投資及離岸人民幣固定收益業務的全球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