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楊智佳:中移股息率高 明年上半年佳選

【明報專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拖累港股下跌,恒指上周五下滑425點,收報19,971點,主板成交1584億元。會議釋放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信號,象徵着貨幣供應M2的增速只是「適度」,未能滿足市場。原來過往中國M2數據按年增幅,跟港股長線強弱存在相當大的關係。投資者憂慮的是,假如M2升速慢,港股明年仍難展強勢。

原先筆者預期美國通脹數據符預期之下,根據往績,港股未來一周走勢靠穩居多,奈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觸發了跌市。於上周五收市後,中國公布了貨幣供應M2數據,11月M2按年增長7.1%,增速回落,亦低於預期的7.5%,非常接近今年6月的30年最低M2增速6.2%。

中國M2升速慢 勢影響港股

以過往25年的M2數據觀察,港股長期跑贏美股的期間,都是M2年增長15%以上的日子。至於M2年增長低於15%的時期,港股都是跑輸美股居多,而M2年增幅近10年更出現了反覆放緩趨勢,其中,今年6月的按年增6.2%,更是30年來最低增幅,於是港股持續走弱,並持續跑輸環球市場。

M2增幅偶然會有大幅反彈,港股亦會跟隨反彈。2022年下半年,中國放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個別月份的M2按年增幅達到11%以上,相比2021年的9%增幅為高,曾經帶動港股由2022年11月低於15,000點急升至2023年2月的22,700點水平。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明年貨幣政策由「穩健」轉向「適度寬鬆」,投資者或認為「適度寬鬆」不是M2明顯加快增長的信號,於是令市場失望了,港股亦見下跌。若然投資者不滿足於明年的M2增速,至少明年上半年的港股策略,亦只容許保守地捱過去。由此可見,中國M2數據對長線港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數字。我們投資個股,需要觀察很多不同數據,至於研究港股長期走勢,中國M2數據便不能不留意。

高息股建行仍處高位

回顧上周五港股表現,《明報》港股數據庫涵蓋股份當中,扣除無升跌股份後,上升比例僅12.99%,下跌比例高達86.72%,又是幾乎全面下跌的一天。30個行業股份,更是全軍盡墨,當中,內房及物管重挫5.14%表現最差,金屬及礦石下跌3.41%居次,中資金融下跌2.82%排第三差,這三個行業均最為受到中國M2增速放緩的負面影響。個別高息中資金融股如建設銀行(0939)仍是位處高位,除了這類防守性強、派息高的股份之外,其餘內房、內銀,似乎不是中線買入的好對象。

相反,於M2增長預期不高之下,盈利周期波動性低的防守性股份仍佔先,電訊股上周五僅下跌0.4%,已是數據庫當中30個行業之中表現第二佳,表現最佳的是公用事業。電訊龍頭中移動(0941)成為明年上半年的持股佳選之一,反正中移動的股息率於港股當中仍屬高水平,若要將防守類別股份加入港股組合之中,甚至稍後想趁美股高位套現而轉泊入收息資產,其中一項懶人策略,就是簡單地買入中移動便可,毋須將策略變得複雜。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楊智佳 數據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