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物流業興旺,然而過去發展追不上時代,一直倚賴電召貨車的模式,價單和路線資訊一一欠奉。直至10年前Lalamove出現,以創科扭轉了整個物流行業生態,更於2017年寫下港產「獨角獸」新一頁。作為行業成功升級轉型的表表者, Lalamove以高透明度及簡單易用應用程式,開拓國際物流市場,其業務現已擴展至全球超過400個城市。
2013年,Lalamove於香港成立,2014年加入科技園創科培育計劃,至2016年畢業的三年間,公司不僅獲得2,000萬美元(約港幣1.5億元)融資,還在全球多個城市設立辦公室,奠下今天全面國際化營運的戰略。現時Lalamove的業務覆蓋亞洲、拉丁美洲、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EMEA)等13個市場,超過400個主要城市,業務持續拓展。
Lalamove作為全天候即時送貨平台,滿足各地社區的物流需求。Lalamove首席運營官盧家培表示:「環顧全球各地,中小企業一直是當地社會經濟及民生發展的支柱。他們的物流需求量多且零散,加上資源有限,難以招聘全職司機及車隊來維持業務。我們深知中小企的物流需要,通過平台連接客戶和司機,提供快速、安全、經濟的送貨服務,協助他們借力打力,貨如輪轉,愈做愈大。」
憑藉本地科技團隊不懈努力,Lalamove逐步完善應用程式,確保簡單易用外,並緊密連繫用戶、司機夥伴、貨物及道路情況。「我們結合創科發展,再配合具國際視野的團隊,定期更新平台的地圖功能與支付系統等技術,為客戶帶來嶄新服務體驗。而司機夥伴也因此受益,透過訂單配對功能,他們可以靈活安排工作時間,自由決定接單量,減少車輛與司機閒置時間,降低成本。同時,客戶可根據時間、價錢、載貨量選擇貨車,提升服務透明度。」
盧家培強調:「從事科技創業,要企得高、望得遠。Lalamove打造快速、靈活、經濟的送貨服務商業模式,讓我們在香港市場中突圍而出,也為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在本港成功驗證商業運作模式後,Lalamove的下一步就是拓展內地及海外市場。公司創辦一年多後,於2014年正式進軍中國內地、新加坡及泰國,滿足當地市場對即時送貨的需求。吸收了本地化營運的成功經驗,Lalamove在海外市場積極採用當地人才,透過員工之間不同文化視野交流,準確掌握各地文化及民情,以作出精準而貼地的商業決定,令業務更易融入當地。作為科學園內創科生態圈的重要一員,Lalamove亦與其他園區公司交流協作,分享創科心得並發掘一些潛在夥伴。Lalamove將業務迅速擴展至全球多個市場,證明香港在科技產業上擁有龐大的人才庫、科技實力與市場潛力。
在香港創業並不容易,取得初步成功後,擴展規模同樣充滿挑戰。作為港產「獨角獸」的成功故事,盧家培認為,香港擁有資金、背靠祖國的龐大市場,以及前沿的科技流通,是孕育更多「獨角獸」的理想土壤。
他指出,初創要變大變強,成功融資是關鍵一步,然後要進軍海外市場及招攬國際人才,若沒有科技園公司的支持,這一切絕不容易。Lalamove一直與科技園緊密合作,發展技術平台,同時與香港的泛區域投資者建立聯繫以爭取注資。他表示:「自創立以來,科技園一直是我們的重要夥伴,不僅提供辦公空間,還協助我們進行多輪融資,以及大量加強國際協作及招攬人才的活動,助力我們打入更多海外市場。」
談及未來發展,Lalamove正加大對科技的投入,推動物流供應鏈數字化,為各界提供資訊,更有效地發揮零散貨運的潛力,配合香港政府全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物流中心的策略。盧家培總結:「物流業是社會的血液,流暢的物流系統能令各行各業各司其職,茁壯成長。這一點對於Lalamove的用戶、司機夥伴、中小企貨主,以至需要平價貨運服務的市民大眾而言,感受至深。」
他建議創業者善用科技園的網絡發展新事業,打造另一家「獨角獸」,「科學園這裡有著強大的生態圈,聚集不同的科技人才和各類型公司,營造出良好的創業氛圍,促進合作。他們的全方位支援,能幫助初創企業克服階段性困難,使大家放遠目光,提升創業成功的機會。」
科技園公司一直多管齊下,為不同階段的初創提供全方位支持,促進技術轉移和研發成果商品化,至今已成功孕育及支援13間本地及海外獨角獸企業。除了吸引科技企業進駐園區,打造蓬勃的創科生態圈外,科技園公司亦積極為園區公司尋找天使投資者及配對創業投資基金,科學園的科技企業於上年度已籌得約港幣120億元資金,足見本地創科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