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24年恒指全年錄得近一成八升幅,扭轉連續4年跌勢。展望2025年,基金界認為,港股雖然已回穩,但不會大幅向好,始終受制本港及內地經濟狀况;港股亦存一定隱憂,如不少藍籌大股東減持等。不過,由於人民幣貶值,預期內地資金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會持續增加及恒指波幅介乎17,000點至23,000點。
有「基金教父」之稱的資深基金業人士雷賢達表示,2024年退休基金的回報提升至超過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主要來自美國市場的「高回報」,以及從低位15,000點水平反彈的香港市場的「較好回報」。展望2025年,股市雖然已回穩,但不認為會大幅向好,隱憂包括不少藍籌大股東減持,雖然公司回購可抵消部分影響;以及港股受制本港及內地經濟狀况,現時香港經濟仍在向下調整,包括房地產、零售等,內地亦充滿挑戰。他認為內地需要加大政策力度,經濟才有更大好轉。
他分析,如無特別因素,2024年的恒指低位15,000點,應已見底,預計2025年恒指區間約為17,000點至23,000點。23,000點屬歷史正常水平,也是過去20年或更久的指數平均水平。要超過該水平,需要經濟前景、信心及資金流動的實質改善。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表示,2025年投資環境雖複雜,但機會仍多,認為美國2025年初再減息0.5厘後,息口會向上,預期美股年初仍會上升,但到3月減息後,有可能出現大調整。預期港股年初亦會向好,之後或跟隨美股下跌,但因港股估值低,加上部分企業盈利好轉及回購因素下,其後會再回升。他指出,在人民幣貶值、內地減息等因素下,北水來港投資會持續增加;歐美基金亦有望對港股重新配置,預期恒指於高位波幅介乎23,000點至25,000點;低位波幅介乎19,000點至21,000點。
他又認為,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上場後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已反映,中國亦已有經驗應對,料中國會有更多刺激措施,尤其是內需,將有利股市。此外,美國對其他國家亦徵收額外關稅,將對中國有利,預期2025年內地電動車出口歐洲可能會上升,看好電動車、人工智能、醫藥、內需等板塊。
中金公司港股策略報告就指出,基準情形下,預計2025年企業盈利增長2%至3%,加上估值和風險溢價修復充分,對應恒指約在22,000點。在樂觀情形下,盈利料增6%至7%,或推動指數上行10%至15%,恒指料在24,000點左右,惟需更大財政刺激才能實現。
摩根士丹利就預測,恒指在「基本情景」下,2025年底見19,400點,最牛見25,000點,最熊則為14,000點。花旗預測,2025年6月底恒指目標為26,000點,年底目標為28,000點,並重申看好中資股市場。
瑞銀就預計2025年港股將面臨挑戰,考慮到中美角力可能升級,瑞銀對市場持謹慎態度,料2025年底恒指只能見20,000點。在內地推出更實質的政策支持之前,該行維持防禦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