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投資市場有不同的產品和工具,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要。各種投資產品中,有適合作買入後持有的,也有適合作短線買賣的,例如,槓桿及反向產品就只適合作短線買賣,因為當持有超過一日,產品的回報與相關指數表現的特定倍數,可能會出現偏離或變得不相關。
現時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和買賣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約有20隻,有跟蹤不同股票指數,例如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日經平均指數或滬深300指數的,也有跟蹤黃金期貨指數及比特幣期貨指數的。投資者要留意,槓桿及反向產品的投資目標和運作,與那些跟蹤相關指數表現的被動型ETF,並不一樣。
市場人士會稱槓桿及反向產品做「單日」產品。槓桿產品的投資目標是提供相等於相關指數特定倍數的單日回報,至於反向產品則是提供相反於相關指數特定倍數的單日回報。舉例,在一般情况下,及在扣除費用及開支前,如某指數有一日上升10%,跟蹤該指數的兩倍槓桿產品(2x)就會提供20%的單日回報;而跟蹤該指數的兩倍反向產品(-2x)就會錄得20%的單日虧損。現時,本港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的最高槓桿倍數是兩倍。
「單日回報」是槓桿及反向產品的根本概念。為了實現投資目標,槓桿及反向產品必須每天重新調整持倉,以維持其既定槓桿倍數。假使我們持有該產品超過一天,就不應再假定產品回報會相等於相關指數特定倍數的回報,因為在複合效應下,產品的累計回報將會偏離相關指數特定倍數的累計回報。槓桿倍數愈大、持貨時間愈長、反向投資或相關指數表現愈波動,兩者之間的偏差就更加明顯。
此外,槓桿倍數愈高,市場波動對產品表現的負面影響愈大。在同一倍數下,反向產品的表現比槓桿產品受到市場波動的負面影響更大。
如前所述,槓桿及反向產品的投資目標是提供相等於相關指數特定倍數的單日回報,然而,受到指數期貨和現貨市場價格的差異,以及市場供求影響,槓桿及反向產品的買賣價,未必能完全反映相關指數特定倍數的表現。
投資者在買賣這些產品時可能會以溢價或折讓交易,溢價或折讓的變化,可能會令投資者蒙受損失。舉例,如以溢價買入,若該溢價隨後收窄,那麼產品價格變動可能會相對落後於資產淨值(NAV)的變動,以致落後於相關指數特定倍數的表現。
投資者應了解槓桿及反向產品的特性及影響價格的因素,並在交易前參考指示性每單位資產淨值(iNAV)。槓桿及反向產品只適宜短線持有或用於對冲,並不適合持有超過一日。由於產品的結構和運作比較複雜,因此並不適合投資經驗較少,以及以「買入後持有」為投資策略的投資者,建議投資者盡可能每日監察其持倉的表現。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