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之前在本欄提過,手機正在逐漸取代孩子以遊戲和戶外活動為主的傳統童年,讓孩子們更依賴螢幕而非真實生活。可是孩子的同儕幾乎人人皆有手機時,家長往往難以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雖然政府介入、制定最低年齡規定是一個「自然」且「明顯」的解決方案,但除此以外,父母可以怎麼辦,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數位習慣?
首先,家長可與孩子們共同訂立家庭數碼規範,例如規定每日手機使用的時間限制,或在特定時段(如用餐時間、睡前)內完全禁止使用手機。這種規範不僅有助於控制孩子的熒幕時間,也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進一步明白到現實生活的重要性。
其次,父母應以身作則,主動在特定場合或時段放下手機,例如定下「手機休息日」或進行「數碼斷捨離」。透過這樣的公開承諾,家長不僅能反思自身對手機的依賴,更能向孩子傳遞一個訊息:真實的人際互動遠比虛擬世界更為重要。孩子們往往模仿大人的行為,這種承諾和實踐能有效降低他們對手機的依賴,進而促進親子之間更深層次的交流。
再者,鼓勵孩子參與多元活動也是關鍵。無論是戶外運動、閱讀、藝術創作,還是參與社區活動,都能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與社交能力。多元的活動能有效平衡手機使用所帶來的影響,使孩子在現實世界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總而言之,儘管政府介入是改善現狀的一環,但在家庭中,父母的榜樣作用與正確引導更為關鍵。透過共同制定規範、履行無手機承諾、鼓勵多元活動、加強數碼素養教育及關注心理健康,我們能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平衡、健康且充實的成長環境。
http://facebook.com/tommyleung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