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讀者來信:
我和丈夫正在計劃生小朋友,但我們擔心未來的育兒費用過高,可能會影響現時的生活品質。想請教如何善用資金,幫助分擔將來的育兒開支?
生兒育女固然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但財務壓力不可忽視,不少人更因種種擔憂而選擇不生小孩。不過,作為父母,我認為和孩子一起生活是十分愉快的事,所以不妨用更務實的角度去探討如何善用手上資金為孩子早作準備,提早規劃和利用資金創造現金流,便能令子女有更多選擇。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從出生到大學階段,小朋友的育兒費用可能高達600萬元,包括嬰兒用品、學費及課外活動等。當然,生活模式、教育質素、是否海外留學等因人而異,金額亦豐儉由人。
事實上,300萬元資本可以分散配置於多種資產類別,既能產出現金流,亦有助分散風險,達到長期財務增值的目標。
首先,可將300萬元分為三大類型的投資,分別是40%股票、40%債券和20%年金,這是一個平衡且穩健的配置策略。股票部分主要投資於低波幅的藍籌股或派息穩定的優質股票基金,以期獲得長線的資本增值及股息收入。根據市場的平均股息率約為6厘至8厘。其次,40%的債券部分可選擇高評級企業債券或政府債券及基金,收益穩定且風險相對較低。假設年回報率約為5%,債券還能在市場波動時穩定資本。最後的20%則分配於年金產品,這類產品適合用作長期儲備,保障家庭的固定收入來源。年金每年回報約為4%。
綜合以上配置,整體投資組合的年回報率可達5%以上,每年大約能產生約16萬元的被動收入,足以應付日常子女的教育費用。
若考慮到海外升學,張小姐每月亦可額外撥出1萬元作定期投資,以進一步增強未來的教育儲備。以平均成本法投資於指數基金、過往年回報大約6%來計算,18年的累積投資金額可達到約380萬元,無論將來海外升學,甚至創業或置業的啟動資金亦有彈性。投資收益與風險並存,家庭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財務目標調整資產配置。張小姐應定期檢視投資組合,並根據市場變化和家庭需求適時重新平衡,例如隨着子女成長,可逐步增加債券與現金比重,確保資金穩定。建立穩健的被動收入,不僅能提供經濟保障,還能讓子女擁有更多選擇。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與月供策略,張小姐可有效管理財富,為下一代打造穩定未來。如需更專業的規劃,建議諮詢理財顧問。
■理財信箱歡迎來信,電郵:chlung@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