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歷上周大升市後,周一港股並沒有大幅波動。恒生指數昨日下跌4點,收報22,616點,主板成交4002億元,然而,成交於半日達到約2500億元,交投下午急速冷卻。周一美股休市,大戶投資者持有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未能於昨晚交易,需要先度過兩個激烈的港股交易日。因此,不少投資者為了降低風險,周一只能選擇於港股進行減磅。
港股昨日只屬偏軟,氣氛下降但短期炒作未見熄滅,仍有零星的AI概念股大幅炒上。資金流入相對落後的騰訊(0700)系,騰訊上升4%,微盟(2013)升11.5%。假如港股因成交見頂而開始轉靜,市况進入調整,短炒命中率亦會隨之下降,倘若命中率下降,買盤亦會減少,大市調整更容易出現。
港股升市交投較活躍時,單日成交可達4000億元,而近月港股呆滯期間,單日成交最少可縮至1000億元,這種市况不利長期持有中小股,因為大戶投資者隨時有入無出,中大型AI概念股會是更理想選擇。港股的體質,不會因為一年半載的偏好市况而改變。另一個對於港股體質影響深遠的事情,便是高昂的交易費用。
自從2013年11月17日起將股票交易印花稅由0.13%降至0.1%後,恒指上升了4667點或26%,而這一日開始,政治意義上象徵中央更鼓勵各界投資港股,港股確實自此好轉,政治信號釋放的利好力量確實不容忽視。雖然如此,港股交易徵費高、成交波幅大、「蟹貨」極多,即使DeepSeek引發中式AI概念股急起直進,種種客觀劣勢仍令港股投資者處於不利位置,近期跑贏海外市場的趨勢只會短暫。
至於中式AI浪潮能否帶動整體港股步向升市?效應恐怕不會太強。科技重大突破能產生新投資,再帶動消費,環環相扣之下,倘若科技投資增長配合經濟持續增長,產生的長線增長威力更大。反之,於經濟疲弱的地方,單靠科技突破而驅動消費增長的效果會受到限制。以目前現况來看,中式AI浪潮料局限於真正受惠AI的科技板塊,難大幅擴散至非科技股。
大型科技股的話,假如看好AI,持有騰訊好一點還是阿里巴巴(9988)好一點?大家不妨參考最近一兩年美股「Mag7」的表現。
微軟(美:MSFT)持股的OpenAI於近兩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浪潮率先跑出,微軟股價不見得表現理想,過去一年股價幾乎沒升跌。至於積極推出自家AI相關產品及有更多AI應用場景的Meta(美:META)及亞馬遜(美:AMZN),股價表現更強,其中亞馬遜過去一年股價漲幅超過五成。
亞馬遜長期策略是以自家AI科技融入於網購、物流業務當中,雲端生意當然受惠AI投資,阿里巴巴目前亦主力開發自家AI技術、不假外求,阿里巴巴同樣倚重網購、物流,應用場景與亞馬遜相當近似。至於騰訊最近因微信接入DeepSeek技術而上升,加上遊戲業務與AI協同效應相對低,倘若AI概念年內持續炒作,估計阿里巴巴將會較騰訊更受投資者歡迎。若想分注買入大價股迎接中式AI浪潮,選擇阿里巴巴會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