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在《財政預算案》發表中期財政預測,撇除發債淨額後,預期2025/26年度將錄1628.58億元財政赤字,至2029/30年度仍錄赤字。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表報告,表示《預算案》對香港信用評級不會有即時影響,但預期政府流動資產與GDP比率,於2025/26年度末跌至27%,較預期2023/24年度末的35%再低8個百分點,若比率持續下降,將令該行對香港評級的關鍵支持消失,增加評級下降風險。
標普去年5月給予香港長期信用評級為「AA+」,是第二高評級,評級展望為「穩定」,標普當時預期政府流動資產與GDP比率於2025/26年度仍有約33.9%,相關比率自2018/19年度約46.2%持續呈下跌趨勢。另外,標普預期2025/26年度赤字與GDP比率為5%,較本財年(2024/25年度)收窄1.2個百分點,不過赤字持續將削弱財政狀况對信貸評級的支持。
政府本年度料錄收入5595.78億元,較原預期低11.6%,標普指是由於去年與土地相關收入低於預期,惟社會對社福、教育和醫療有高需求,導致支出高企,該行預期2025/26年度很可能持續。政府在《預算案》引開源節流措施,並計劃從6個基金回撥620億元,佔GDP約1.9%,標普指若土地收入沒明顯復蘇,不認為香港可再增加財政儲備,不過政府預期2026/27年度可恢復盈餘,資本支出不會升,因此預計巨額赤字長期持續的風險不大,最終可扭轉財政緩衝消耗,有助支持該行維持對目前香港信用的評級。
政府預計至2029/30年度,每年發債增至最多1950億元,計入發債淨額後,政府2025/26年度預算赤字為GDP的2%,較本年度的2.7%收窄(見圖),預期至2028/29年度回復盈餘,期內政府債務與GDP比率將維持在12%至16.5%。標普指出,與類似信用評級地區相比,香港政府債務與GDP比率處於最低水平。摩根士丹利報告亦稱,相比其他已發展經濟體,本港中期預測內的16.5%仍屬健康水平,本港經濟充滿挑戰,政府推行順周期緊縮,雖然維持今年GDP增長2.2%預期,不過認為風險偏向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