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阿里巴巴(9988)早前公布了去年第四季業績,重點不是盈利優於預期而推升股價,焦點應是其人工智能(AI)部署取得顯著進展。誠如管理層所表示,由AI推動的雲智能集團收入增速還會持續提升,集團將繼續執行聚焦電商和雲計算的戰略,持續投入以推動長期增長。我們認為,若集團進一步推動其AI業務,不單可增加收入,並可推升其股票的估值,中長線前景值得憧憬。
以下主要討論淘天及雲智能部分。淘天集團為阿里的重要核心業務,收入及盈利佔比均最大,其盈收將繼續主導阿里的短期業績。去年第四季此分部的客戶管理收入按年增長9%至1007.9億元人民幣,較以往有所改善,原因除商品交易總額(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GMV)增加外,亦受惠電商貨幣化率(Take Rate,指電商平台將GMV轉化為收入的比率)的提升所帶動。而後者的上升主要得益於基礎軟件服務費的全季度影響,以及「全站推廣」的滲透率提升。
同期雲智能分部收入為317.42億元人民幣,增長更達13%。收入增加主要由公共雲業務收入的雙位數增長帶動,其中包括AI相關產品採用量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AI相關產品收入已連續6個季度實現3位數的按年增長。管理層強調,未來將繼續投入技術創新,尤其是在AI基礎設施方面,以提升AI領域的雲採用量,並維持市場領先地位。
集團於今年1月開源了新一代多模態模型Qwen2.5-VL,並推出旗艦版模型Qwen2.5-Max。這兩個模型在公認的基準測試中均取得全球領先的成績,並通過Qwen Chat和集團旗下的百煉平台開放給用戶和企業使用。另外,集團於2月24日發表公告,宣布會於未來3年投入3800億元人民幣用於AI和雲計算基礎設施,反映管理層對AI業務變現前景充滿信心。
我們認為,隨着阿里核心電商業務盈利及雲業務收入能見度提升,將增加投資者信心,中長線估值有望進一步增加。雖然近月其股價已大幅揚升,但市盈率仍然遠低於全球同業,往後估值仍有上升空間。策略上,大家可以把握近日的大市下跌,分注部署。惟要留意的是,始終短期阿里累積了顯著升幅(由農曆新年前約88.3元升至2月24日最高的140.9元,升幅接近60%),部分投資者或傾向鎖定利潤,加上大市亦見回調,短期股價將持續波動。
除投資阿里外,如果投資者看好科技股後市,亦可留意科技指數ETF,以分散投資。事實上,在業績期內,除非抱有很大信心,否則應避免過度投資於個股(特別是個別未公布業績的公司)。科指ETF例子包括南方東英恒生科技指數ETF(3033)及南方東英恒生科技指數每日槓桿(2x)(7226)產品等。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其及其有聯繫者並無擁有上述股份發行人之財務權益)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