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資本市場人員協會倡新股回撥中間落墨 扣除基投部分後回撥五成給散戶

標籤: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現正就新股定價機制諮詢,當中建議公開發售高倍數超購的回撥機制上限由目前50%降至20%,市場爭議最大。有大型投行表示歡迎,但零售券商卻表明反對,有業界正商討「中間落墨」方案。香港資本市場專業人員協會正與從業員研究反建議,認為可以考慮回撥時先扣除基石投資者持股部分,然後才按現行比例回撥五成分配散戶,將令散戶、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更平衡。

港交所去年12月公布優化上市定價機制諮詢文件,對公開發售回撥安排提出兩選項建議,包括初始分配全球發售的5%給公開發售,並在超購情况下回撥最多20%;另一選項則為初始分配10%,但不設回撥機制。目前規定若公開認購超過100倍,回撥提高至50%。

冀散戶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更平衡

香港資本市場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黃偉誠表示,現時新股配售部分包含基石投資者(簡稱「基投」),假設基投佔比40%,當啟動回撥機制上限50%後,非基投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只得10%,實在太低。該會正與從業員討論,建議回撥時先扣除基投部分,即將例子中餘下60%再按現行回撥比例分配給散戶,按回撥上限計,散戶分配佔比為30%,非基投的機構投資者佔比30%,基投佔比40%。

根據本報統計,近年多隻「超購王」,基投比例高逾四成,包括蜜雪冰城(2097)、卡羅特(2549)、老鋪黃金(6181)及華潤飲料(2460)(見表),其中前三者在扣除基投後國際配售比例不足一成。雖然首掛全部上升,但上市後1個月計,潤飲及卡羅特累跌逾一成。

近年多隻「超購王」基投比例逾四成

黃偉誠表示,根據其統計的數據顯示,由去年1月1日至今年1月15日期間,共有16隻新股認購超過百倍、配售認購少於兩倍,當中有一半,即8隻在上市首日跌穿招股價;11隻在上市一個月後跌穿招股價;以及有12隻截至今年2月12日跌穿招股價。相反,同期有6隻新股認購超過百倍、配售認購3倍或以上,全部均在上市首日高於招股價,5隻截至2月12日仍高於招股價。他認為,忽略國際配售的認購反應,只單看公開發售反應,就認定是熱門新股,需要分配更多予散戶,並認為有機會賺錢是過於表面。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早前發文解釋,現有的新股回撥安排縮小建簿配售部分,限制定價投資者的參與,造成新股發行價高於實際市場需求,令公眾投資者為偏高新股發行價「埋單」,並容易出現新股上市後「破發」的情况。

明報記者

其他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