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台積電加碼在美建廠 總額達1.3萬億 最大「單項外企直接投資」 特朗普:關稅威脅發揮作用

【明報專訊】台積電(美:TSM,台:2330)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香港時間周二凌晨於白宮宣布,台積電將在美國加碼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新資金將用於擴大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晶片製造業務,包括興建3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以及一座大型研發中心,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企直接投資」。由於台積電此前已計劃將亞利桑那州的先進半導體投資計劃加碼至650億美元,這意味台積電在美國的總投資額將達到1650億美元(約1.29萬億港元)。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全球最先進的AI晶片將在美國製造。台積電未來在美國的晶圓廠,將採用最先進2納米製程進行生產,且將首次在美國進行先進封裝,令台灣部分輿論憂慮,台積電的技術被掏空變成「美積電」。晶片先進封裝對AI相關晶片尤其重要,因為封裝是通過集成多個半導體組件來提高性能,減小呎吋,並確保更快數據傳輸,而這些都是AI應用關鍵。

採2納米製程 首在美先進封裝

特朗普昨表示,建設晶片產業關乎美國經濟及國家安全,而台灣幾乎壟斷了這個市場,台積電在美國的擴張計劃,正是其關稅威脅發揮作用的證據。他說:「如果他們在台灣生產晶片,然後把晶片運到美國,他們將面臨25%、30%或50%的關稅……稅率只會愈來愈高,在美國生產就不會有關稅。」台積電股價昨天在台灣股市跌了2%。美國前任拜登政府推出《晶片法》,透過補貼推動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並承諾向台積電提供66億美元資助。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後,明顯以關稅取代補貼政策,並威脅對台灣晶片徵收100%關稅,促使台積電近期努力與美方協商。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台積電此舉「做錯了」,應將籌碼交由政府統籌談判,而非企業單獨與美國談判。他說,美方並未承諾補貼,也未承諾對台灣其他企業降關稅,台積電單獨談判導致「企業被逐個擊破」,台灣未換得任何實質利益,也使台灣「莫名其妙失去一張最好的王牌」。他又認為,赴美投資風險高,因為美國生產成本高,勞動市場彈性不足,台積電能否維持競爭力存在極大風險。

分析:長期毛利率或無法維持53%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指出,台積電的巨額投資「應該算是買到4年免死金牌」,「應該不用選被強迫投資或技術轉移英特爾(Intel)了吧?在美國廠房量產前,台灣出口到美國的晶片,應不會被課重稅了吧?還是會一碼歸一碼?」

陸行之指出了這項投資的未定之數,並指台積電此後的資本開支將大幅增加,長期毛利率可能無法維持在53%的目標。不過台積電表示,長期毛利率達53%以上仍可實現,持續穩定增加股息也維持不變。

路透社昨以《台積電千億美元豪賭,危及「台灣優先」》為題撰文,剖析對台灣的影響。儘管魏哲家曾表示希望台積電「根留台灣」,將最先進技術留台,但其承諾在美國建立一個主要的研發中心,可能會威脅台灣在晶片產業的重要性。該文章指出,潛在的台海軍事衝突可能威脅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這種想法一直為台海安全提供震懾力量,隨着台積電的海外業務增加,將侵蝕這種保護作用。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