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評級機構標普本周三發報告稱,本港商業和住宅房地產市場價格一直下跌,或打擊銀行,特別是中小型銀行,另指出本港出現住宅及寫字樓供應過剩問題。政府發言人回應稱,港銀有充裕資本及良好盈利,截至去年底總資本比率為21.8%,可應對物業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的極端情境。
對於住宅供應問題,政府發言人稱,不同意有關住宅物業供應過剩的觀點,去年底私人住宅單位的空置率為4.5%,與過去20年的長期平均數相同。
發言人稱,截至去年底,本港銀行體系房地產貸款總額為3.4萬億元,佔本港總貸款三分之一。於房地產貸款當中,56%為住宅按揭貸款,餘下44%為本地地產發展及物業投資貸款。
發言人續稱,銀行整體資產質素風險可控,且撥備充足,而銀行體系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正慢慢重返約2%的長期平均水平。對於中小型地產發展商及投資者的風險敞口,銀行早年已經採取信貸風險緩衝措施,有關貸款大部分均有抵押品。而截至去年底,銀行信貸撥備覆蓋率約為65%,若將抵押品變現價值,從呆壞帳餘額中扣除,銀行信貸撥備覆蓋率約145%。
發言人表示,本港租金持續穩健上升,反映目前住屋需求殷切,而受惠於利率大致向下、經濟持續增長以及更多人才到港,今年住宅物業市場應會穩定發展。非住宅物業方面,發言人稱港府已推出措施穩定市場,來年不會推售商業用地,讓市場有空間消化現有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