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本港銀行利率高位,內地則下調貸款利率,拖累港銀全年貸款餘額按年續跌2.8%。不過,工銀亞洲公司金融業務部總經理王志勇表示,該行去年企業貸款按年持平,今年1月則按月增長3%,2月續有增長,他稱,主要增長動力來自內地央企、國企和龍頭民企業務全球化,內地去年推出刺激措施幫助經濟企穩亦改善信貸需求,有信心今年全年企業貸款可以有3%至6%的增長。
王志勇指出,當內地經濟面臨挑戰,不少具有競爭力的央企、民企會向全球拓展業務,增加融資需求,例如有央企中標巴西的橋樑項目,為銀行帶來逾10億美元融資需求,該行正研究提供綜合服務方案。另外,科技企業在香港成立公司作為全球化發展平台、內企以香港作為境外投資融資平台,為工銀亞洲帶來不少融資項目。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已向中國進口貨品加徵兩成關稅,未來關稅或進一步擴大,王志勇稱,客戶貸款仍按原定計劃,沒有直接受美國政策轉變而影響。上一輪關稅以來,企業已為應對極端情况作妥善安排,包括將產業轉移到東盟、墨西哥等地,過去一年在當地投資建廠、貿易結算有明顯的增長。
內地人民幣融資成本通常較本港低,對於客戶會否在母行工商銀行(1398),而非工銀亞洲貸款,王志勇稱,對於兩地皆可取款的客戶,多會考慮在內地貸款,不過離岸人民幣利率較波動,也有利率低於在岸的窗口期,有利銀行作離岸人民幣貸款。其他未能於內地貸款的客戶,又或在港過去和工銀亞洲已有業務關係,他們在港的人民幣貸款利率,依然較美元或港元為低,若幣種可以匹配客戶未來現金流,或對冲匯率風險,可以降低公司的借貸成本。
工銀亞洲去年人民幣貸款餘額有一倍增長,王志勇指出,去年是以人民幣置換外幣貸款的高峰,情况多是企業過去以港元貸款轉換至人民幣在內地採購投資,去年因人民幣利率下降而轉換。不過隨着港元和美元利率因應美國減息而開始下跌,而人民幣貸款在套息保值後,與借取外幣的信貸成本大致相同,現時客戶在貸款幣種開始趨向平衡,因應業務需要選擇貸款幣種。
金管局上月底推出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以在岸拆息為基礎向銀行提供資金,經營貿易融資業務,王志勇表示,本月以相關資金向數個客戶提供5億元人民幣融資。而是項安排推出之前,工銀亞洲方面亦已能通過自貿區政策,從母行取得較便宜資金,支持人民幣貿易融資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