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距離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徵收潛在的對等關稅尚餘兩周,日本央行昨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半厘不變,並將貿易政策列入風險清單,密切注視美國關稅政策對前景的影響,反映日本央行暫不急於加息。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昨表示,日本的工資和物價狀况正步入正軌,並可能較預期強,但是美國和全球前景的不確定性,使評估潛在影響變得困難,因此希望關注4月初發布的數據,以重新評估前景。
市場分析,植田是暗示要待美國在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後再作決定,反映加息時機將很大程度取決於美國潛在關稅政策的影響。日圓兌每美元昨曾跌穿150,是兩周以來首次;每百日圓兌港元低見5.19算。美聯儲凌晨公布議息結果前,美股三大指數早段反彈。
植田昨表示,近期數據大致符合預期,薪酬增長略為轉強,不過海外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很高,「難以判斷距離實現目標還有多遠」。他又稱,日本實質利率仍然很低,如果經濟前景實現,央行將提高利率。植田對下次加息時點沒有給予太多暗示,但表示日本央行不一定要等到關稅影響明朗化後才採取行動。市場分析認為,植田的言論未排除下次5月會議加息的可能,倘沒有貿易問題,植田可能傾向提高利率。
彭博經濟研究指出,日本經濟看來足夠穩健,可承受再次加息,並可能在5月上調利率。由於今年春季工資談判可望再次大幅加薪,使工資增長推動通脹的趨勢增強,為核心通脹維持在2%目標帶來支持。
日本工會總聯合會(Rengo)此前公布,在年度薪酬談判初步爭取到企業平均加薪5.46%,是34年來最高,對個人支出發出積極信號。日本1月整體通脹率按年升幅加快至4%,是七國集團(G7)中最高。摩根大通證券指出,日本央行的利率僅為半厘,對通脹肯定感到不安,預期6月加息是基線情境。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指出,美國貿易政策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部分公司可能因此推遲資本投資及生產計劃。美國是日本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出口額達1400億美元。路透社一項民調顯示,日本製造商3月的商業情緒轉差,反映關稅的不確定性已產生影響。不過由於日本央行剛在1月加息,目前仍有時間觀察事態發展。
隨着通脹趨勢大致與日本央行預測一致,多數經濟學家預期該央行要待6月或7月才再次加息。掉期市場的數據顯示,交易員預計日本央行在7月會議或之前加息的可能性為76%。
根據EPFR的數據,由1月初至3月14日,美國短期國債基金錄得約217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創兩年最大單季資金流入規模。同期美國長期國債基金也錄得淨流入,但規模只有26億美元。摩根大通資產管理指出,股市等風險資產近期處於波動,且甚具風險,投資美國債市有穩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