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金融時報》引述歐盟外交官員的消息指出,歐盟正考慮對美國服務貿易採取報復行動,包括打擊馬斯克旗下衛星網絡公司星鏈(Starlink)在內的美國大型科技企業,以報復美國下周起向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並將實施對等關稅等。
歐盟此前已針對美方的鋼鋁關稅措施,為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貨品訂定潛在的額外關稅措施。不過,歐洲外交官員稱,面對特朗普政府擴大關稅規模,歐盟需考慮動用更具威脅的貿易手段。根據歐盟的執法規章,歐盟有廣泛權力,可暫停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又或將企業排除在政府採購合約以外,例如禁止星鏈參與歐洲政府的合約競標。
歐洲外交官員指出,服務業是美國的軟肋。2023年,美國的服務業對歐盟有1090億歐元(約9164億港元)的貿易順差,而貨品貿易方面則有1570億歐元(約1.3萬億港元)的逆差。由於歐盟對美國的貨品出口遠超進口,這令歐盟難以向美國貨品實施同樣規模的關稅。歐盟方面也不想停止美國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
智庫組織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ECIPE)指出,歐盟能夠針對的美國進口商品數量有限,否則會對經濟造成太大損害。如果不針對能源,打擊力度將會有限。倘針對美國的服務貿易,報復空間將會更大。這些打擊工具包括,限制美國銀行的活動、撤銷企業專利,又或阻止企業從軟件更新等賺取收入。
此外,《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特朗普本月早前召集美國多家主要車廠的CEO舉行電話會議,警告他們最好不要因為關稅而提高汽車價格,否則白宮會對此持負面看法。此警告令部分CEO感到不安,恐加價會面臨懲罰。目前尚未清楚特朗普政府打算採取什麼行動,對付廠商加價。汽車經銷商已儲備了兩至三個月的新車供應量,意味關稅的影響可能要至5月才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