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積金易」平台(eMPF)於去年6月啟動,推出至今近9個月,目前共有5個受託人經已加入eMPF,所有受託人預計今年第三季/第四季加入eMPF(見表),日後全港僱主和打工仔都可以「更易」和「更平」處理強積金(MPF)。早前有部分MPF計劃成員,擔心自己或會在新制度實施前被提早解僱,有MPF供應商提醒,強積金成員切勿輕信坊間對eMPF的誤解,並點出成員對「積金易」平台的六大常見迷思,值得每個MPF成員留意。
去年6月推出的eMPF,由積金易平台有限公司(積金局的全資附屬公司)構建並營運,是一個處理強積金行政工作的一站式電子平台,由於MPF計劃的行政程序統一化及數碼化,因此有助減省成本,創造收費下調空間,MPF成員能直接得益。可是,eMPF仍處推出初期,料今年底前所有MPF受託人才全部加入eMPF,故難免部分成員存在一些誤解和迷思。就此,BCT銀聯集團 (「BCT」)指出MPF成員對「積金易」平台的六大常見迷思,並希望可以幫助成員釐清有關誤解。
迷思1:成員需提早到eMPF登記。BCT提醒,eMPF電子平台雖已正式啟用,但非所有強積金計劃也同時「上車」,只要成員所參加的強積金計劃未加入eMPF,成員毋須提早登記;計劃受託人會向成員發送附有《致計劃參與僱主及計劃成員通知》的資訊包,資訊包會提供開始註冊eMPF的日期,受託人/保薦人接收強積金行政指示的截止日期等資訊。
迷思2:強積金受託人「上台」後,成員不一定要使用電子平台。BCT指出,推出eMPF的目的是讓成員能輕鬆和統一管理強積金,對於不熟悉電子系統的成員,日後仍可透過郵寄、電郵及傳真等不同方式以紙本形式向eMPF提交強積金相關指示,成員亦可於辦公時間親自前往eMPF三個服務中心提交表格。
迷思3:投資組合會因帳戶轉移至eMPF而有所改變。BCT表示,eMPF是供成員管理強積金及提交所屬計劃行政指示的平台,並非新的強積金計劃,因此基金投資選擇會維持不變,亦不會改變現有投資組合或未來供款投資指示。
迷思4:跨計劃和不同受託人之間能在eMPF轉換基金。BCT指出,坊間有些誤解,以為計劃轉移至eMPF後,可在同一平台隨時自由切換不同受託人公司的基金。事實上,eMPF並沒有跨計劃或不同受託人之間「一鍵轉換」功能,eMPF只容許同一計劃之間的強積金基金轉換,但牽涉跨計劃的基金則不可直接轉換;不過,僱員在受僱期間行使每年一次的「僱員自選安排」(俗稱「強積金半自由行」),日後只需提交轉換指示到eMPF處理便可。
迷思5:可透過eMPF委託中介人整合強積金帳戶。BCT稱,不少人擁有多個強積金帳戶,不知如何開始整合,當成員所屬計劃搬遷至eMPF後,成員可授權強積金中介人協助管理。成員可先委託中介人協助管理強積金,只要將個人資料、eMPF號碼及香港身份證號碼授權予中介人,中介人便可到eMPF的「積金易助理界面」為成員填妥資料和表格辦理手續。
迷思6:年滿65歲成員提取強積金途徑將有改變。BCT表示,若所屬強積金信託人已轉移至eMPF,年滿65歲及需要申請提取強積金的成員,需向eMPF提交提款指示;當強積金計劃轉移至eMPF後,所有計劃成員也必須向平台提交強積金行政指示,包括提取指示。BCT成員方案主任蔡維航(Vince)稱,當MPF計劃成員所屬強積金計劃轉移至eMPF後,成員便須於eMPF註冊,以便日後以電子化方式管理強積金帳戶,而這是強制性措施,並非由計劃成員自行選擇。
最後一提的是,萬全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中國人壽強積金集成信託計劃和交通銀行愉盈退休強積金計劃已分別於去年6月26日、7月29日及9月3日加入「積金易」平台,而該平台已於今年3月22日開始發出相關計劃的周年權益報表。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