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新一輪關稅措施公布前港股續調整,作為美聯儲局通脹指標的2月核心PCE物價指數高於預期,加上總統特朗普聲言可能擴大對等關稅至全球,加深市場對美通脹以至滯脹憂慮。亞洲股市於季結日隨美股外圍跌勢而全線下瀉,日、韓及台股大跌3%至4%,港股恒指亦最多跌逾400點,收市險守23,000點。 惟首季「埋單」計,恒指仍漲一成半,跑贏全球主要股市。
恒指昨低開219點,其後走勢向下,午後曾跌最多423點,低見23,002點,收報23,119點,跌307點,是3月4日後收市新低。國企指數跌1%,報8516點,見逾3周低位;科技指數跌2%,報5394點。
全月計,恒指及國指連升4個月,科指則下跌。第一季計,三大指數均上升,國指累升16.8%,科指升20%;恒指就大升3059點或15.3%,跑贏英、美、歐、日、韓、台等全球主要股市,只有德股DAX指數計及歐元升值,以美元計升逾16%略勝恒指。亞洲主要股市中以日股表現最差,首季跌逾一成(見表1)。
大市昨日成交增加12%至2573億元,為近一周最多。北水淨流入則減少64%至29.1億元,是3月24日後最少;北水淨賣出最多是盈富基金(2800),淨沽達47.6億元。
重磅科技股全線試穿大位,騰訊(0700)跌穿500元,收報497元,下跌2.5%;比亞迪(1211)穿400元關,收報392.8元,跌3.4%;小米(1810)再失守50元關,收報49.2元,跌3.6%。美團(3690)、阿里(9988)及京東(9618)亦跌逾2%。
財政部落實向國有大型銀行的注資計劃,內銀股普遍上漲。建行(0939)、中行(3988)升逾2%;工行(1398)升近1%;惟農行(1288)跌0.4%。市監局上周五證實調查長和(0001)出售全球碼頭交易,股價曾跌最多4.65%,收市跌3%。
首季市場熱炒DeepSeek帶來中資科技股重新估值,阿里漲逾五成半為首季表現最佳藍籌,金沙(1928)則跌25.4%,為首季表現最差藍籌(見表2)。根據AI分析平台aitools.xyz報告指出,DeepSeek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AI工具,於今年2月的訪問量達到5.25億次,超過ChatGPT的5億次。
獨立股評人郭思治表示,投資者目前聚焦美國本周三(4月2日)的「關稅日」,擔心特朗普關稅政策將對市場產生重大衝擊,加上擔憂長和賣港口事件或有後遺症,市場避險需求增,資金不敢貿然入市,預期港股4月會反覆試底,恒指或下試22,500點,籲投資者不要急於「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