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今年2月零售業總銷貨值臨時估計為294億元,按年跌13%,遠較市場預期的跌5.7%為差,並已連跌12個月。扣除價格變動後,2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跌15%。今年首兩個月合計,零售業總銷貨值的臨時估計按年下跌7.8%。統計處表示,2月零售表現疲弱主要受去年同期農曆新年高基數影響。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亦表示,首兩月合計數據延續去年跌幅,整體市場環境未見明顯好轉。
謝邱安儀指出,在去年2月農曆新年高基數效應下,加上本地居民持續外遊及入境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今年2月各零售分項普遍錄得按年下跌(見表)。其中汽車及汽車零件銷貨值按年大挫49.9%,為跌幅最大分項;家具及固定裝置銷貨值亦錄得下跌25.6%。新鮮蔬果、酒類飲品及煙草銷貨值則分別按年增長10.4%及20.6%。
至於今年3月零售表現,謝邱安儀稱,去年復活節較今年提早來臨帶來低基數影響、商家加大促銷推廣力度及多場盛事活動帶動旅客人流增長,令低單價商品受惠。協會五成受訪會員認為3月生意按年持平或微升,她形容已較之前錄得較大改善;其中便利店、化妝品、超市均有單位數升幅。料3月及4月在低基數影響下,零售額跌幅將按年收窄或微升。但她强調,低迷的零售市場環境仍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
對於近期內地電商平台加速攻港,謝邱安儀表示,確實會影響本港零售業,但無法阻止。由於境外零售商不會受到本地條例規管,成本相對較低,售價相較本地零售商更有競爭力。業界希望同政府探討如何把關此類電商平台商品質素,以及如何降低本地零售商成本以增強競爭力。她又指出,協會會員表示現時續約仍有商議減租空間。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分析,今年2月主要類別銷售值均錄得跌幅。撇除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首兩個月零售業表現是9年來最差開局,反映出整體消費氣氛仍然疲弱,開放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效果亦有限。
他續稱,港人北上消費及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中長線續影響行業發展;但隨着啓德體育園落成,將陸續舉行多項盛事,或有助帶動旅客及消費。預計今年零售銷售表現或大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