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知名投資者、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日前公開稱,該公司近期已退出多個「具身智能」項目,並質疑人形機械人商業化前景。消息一出,有如投下一枚炸彈,在內地科技和創投圈子引發一場罵戰。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日前接受「投中網」專訪時,對「具身智能」潑冷水:「我們天使基金在過去幾年投過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項目,最近幾個月都在退出……」又稱「我問這幾個CEO,你們商業化可能的客戶在哪裏?我感覺他們說的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客戶,誰會花十幾萬買一個機械人去幹這些?」
朱嘯虎表示,金沙江創投投資理念一直強調要聚焦能夠看到清晰商業化可能性的賽道,這是過去20年堅持的投資策略。他認為,從這個理念出發,現在特別火的具身智能的商業路徑不清晰,尤其是人形機械人。他又稱:「但這種客戶都不是我們喜歡的客戶,我們喜歡的是永續的,能夠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商業化,今天我覺得在這裏面還不太看到。因為現在共識高度集中,估值上漲得非常快,這種變成了我們早期VC想迴避的賽道。」
朱嘯虎也評價宇樹科技:「核心還是你有沒有為客戶創造持續的價值,客戶會持續來買單。只是買回去做研究的,或者買回去做展示的,這種都不是我們意義上的商業化。」他又稱「當然考慮到現在這個環境,宇樹還是有可能會上科創板,可能表現非常好。但是我們把這種叫投動能的投資(投機),我們還是喜歡投基本面。」可以想像,這麼坦率和尖銳的批評,難免會引致一些人形機械人業者及尚未退出的資本機構不快。
根據公開資料,金沙江創投近年直接或間接投資的人形機械人初創企業,包括宇樹科技、非夕機器人、瑆爝機器人、星海圖、松延動力等。但近半年已退出星海圖和松延動力。金沙江創投在2023年11月參與星海圖天使輪融資,去年5月向星海圖提出計劃退出股權投資,於去年9月完成退出。金沙江創投去年3月參與松延動力天使輪投資,在今年1月15日退出。換句話說,金沙江創投投資在星海圖和松延動力兩家初創公司都不到1年。
不過,金沙江創投以往投資在ofo共享單車上,也是短時間獲利退出,將股份高價轉賣給阿里巴巴。而且,朱嘯虎還是投資圈內「反共識」派代表人物。他有一句知名口頭禪:「買在分歧,賣在一致。」意思是,當社會各界一面倒地看好那個新興行業時,可能已是過熱,應該考慮退出離場。
無可否認,財資機構目的就是逐利,而不是像內地政府半導體大基金般,為了協助行業發展、科技升級、扭轉被外國卡脖子而成立。不同財資機構的投資取向,也可以有很大分別。金沙江創投看來是屬於相當短線和早期的投資者。但朱嘯虎的表態,仍然引起內地創投圈和科技圈的震動。
其中,星海圖隔夜發文回應,透露金沙江創投對該公司投資和退出的始末,表示「對朱先生的投資成就和行業貢獻深表尊重」。但該公司亦稱,在金沙江創投退出前,並未有和朱嘯虎就人形機械人的商業化前景進行交流。松延動力發表一段標題為「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機械人演示視頻,並配上文字「無懼雜音,尊重」作反擊。而未曾接受過金沙江創投投資的眾擎機器人創辦人兼董事長趙同陽批評:「這哥們根本不配不配持有宇樹一毛錢股份……對於這種資本,拿一毛錢都覺得是對這個行業的玷污!」
平心而論,朱嘯虎的批評並非全無道理,也非唯一傾向保守的意見。今年春節後,高盛亦曾發表一篇關於宇樹科技的調查報告表示:「我們的宇樹調研結論符合我們有關人形機械人技術拐點仍不明朗的觀點,其能力尚不足以處理多種通用任務。」高盛判斷,現階段的投資機會仍在於機械人零部件企業,也呼籲對人形機械人商業化速度作出「冷靜判斷」,只是言辭比較溫和婉轉而已。
《21世紀經濟報道》從業內人士了解,由去年下半年開始,部分風險創投基金對於人形機械人產業的投資已經趨於謹慎。即使一些質素尚可的項目,在融資時也很難洽談到創辦人理想的對價和金額。這也是筆者預感遲早會發生的,只是可能來得早了些。
至於朱嘯虎在內地網絡上幾乎惹起眾怒,一面倒的被批評和嘲諷,除了因為他用字較尖銳,最大原因是他既投資在人形機械人初創上獲利,之後又批評。有內地科技界人士認為,如果不認同有關概念,最初不應該投資,而不是有份炒熱有關概念後,就獲利退場,然後作出批評。此外,有說金沙江創投對每家人形機械人初創企業的投資額其實不過是數百萬元人民幣,完全是抱「刀仔鋸大樹」的投資取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