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高盛:內地經濟增長有下行風險

【明報專訊】與2018年美國首輪關稅只針對中國不同,是次美國向全球貿易伙伴皆徵關稅,而且內地近年持續轉移產能至越南、泰國等地,但該等國家稅率亦增加三成至四成多,高於全球平均兩成水平,或影響內地經第三地加工向美國轉運出口。

高盛發表報告,現時估計內地今年GDP增長4.5%,已反映去季上調兩成關稅的負面影響,最新「對等關稅」料對內地今年GDP增長減少1個百分點,不過因應第一季內地增速或好過預期、寬鬆政策加碼、部分關稅在未來數月或通過談判取消等,暫時未有改變今年增長預測,但有下行風險。

高盛指出,美國上季上調內地關稅,料降低內地GDP增長0.7個百分點。至於內地轉運出口,該行假設去年內地有7%對美國出口由第三地轉運,若然全數受「對等關稅」影響,料將降低內地GDP增長1.4%,不過高盛指出,內地通過越南對美國出口僅佔內地GDP的0.1%,相信實際影響會較小。自2018年美國對中國啟動首輪加關稅措施以來,中國廠房逐漸將產能轉移至東南亞再出口以減低影響,令東盟佔中國出口額的佔比逐年提升(見圖)。

渣打:或提振內需 抵消外需損失

渣打中國宏觀經濟部主管劉潔預期,內地當局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繼續提前發行債券,以恢復政府財政支出,提振國內需求,抵消外部需求損失。此外,今年稍後在現時獲批的大部分財政資源使用完畢後,將以提升官方預算赤字或以特別債券形式,增加政府債券發行。反制措施上,她表示,內地不止可採取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也可能針對服務貿易,甚至出售美國長期國債等措施。

2018年中美貿易戰,人民幣一度貶值約13%應對,劉潔認為人民幣貶值並非內地首選,除了美國將「貨幣操縱」列入關稅考量,人民幣大幅貶值或帶來更高關稅。她預期人民幣中間價會繼續定在7.20以下,未來數周在岸價雖受關稅和季節因素影響貶至7.344,但預計下半年將回升到7.20至7.25水平。

美國利率方面,彭博經濟研究指出,通脹同時受經濟情况、企業定價能力和美元走勢等因素以不可預測的方式相互影響,而且對等關稅存續時間也很不確定。該行預期至年底美國核心PCE通脹升至3%,將今年美國減息預期從0.75厘降至0.25厘,不過明年減息預期從0.5厘增至1厘。

其他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