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評級機構惠譽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調降至「A」,原因是該行預期中國公共財政持續轉弱,以及公共債務迅速增加,展望則由「負面」回升至「穩定」。此外美國對中國總關稅率加至54%,惠譽認為相關關稅上調幅度較其預期大,預計中國仍將受到關稅引發全球放緩的廣泛影響。國家財政部回應,指惠譽下調評級做法有失偏頗,對此深表遺憾、不予認可。
惠譽指出,當前中國市場需求低迷,但同時外部關稅節節走高,令市場面臨通縮壓力,預計中國政府將持續實施財政刺激措施以刺激國內經濟增長。該行也預計未來幾年內中國將因此出現高額財政赤字、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低迷等情况。
基於上述分析,惠譽預期中國今年整體政府赤字相當於GDP比例將升至8.4%,去年為6.5%。中國今年GDP將料增長4.4%,去年則為增長5%。此外惠譽亦將中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由「A+」調降至「A」,展望則由負面調升為穩定。對此,財政部指出,惠譽方面雖承認中國較其他同評級經濟體,具有更為穩健的經濟增長前景和全球貿易關鍵地位,但其固守原有評級方法,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乃有失偏頗,不能充分客觀反映中國的實際情况、和市場對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認知。
財政部續稱,今年以來隨着各項宏觀政策繼續發力顯效,國民經濟延續向新向好態勢,發展質量穩步提高。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等趨勢、以致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勢亦不變;政府亦預留充足政策空間,將根據形勢變化,及時研究和動態調整政策儲備,確保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惠譽去年4月曾將中國主權評級展望由「穩定」調降至「負面」。事隔一年終下調評級,成三大評級機構中,給予中國主權評級最低者(第六高評級)。穆迪及標普目前分別給中國「A1」及「A+」評級(見表),同為第五高評級。穆迪於2023年12月降低中國評級展望從「穩定」至「負面」;惟標普仍維持對中國「穩定」的評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