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MPF忌集中單一市場

【明報專訊】港股今年首季漲15%,跑贏全球主要股市,故強積金(MPF)中的「香港股票基金」亦做好,在股票基金類別中名列前茅,反觀美股因關稅政策反覆不定,加上當地消費數據疲弱而出現回調,令「美國股票基金」繼續處於「包尾」位置。儘管今年首季港股基金大幅跑贏美股基金,但綜合MPF專家建議,「從來沒有人能於高買低賣賺錢」,所以面對當前波動市况,投資者應避免集中於單一市場,多元化投資則有助減低不確定情况。

明報記者 袁國守

強積金諮詢機構GUM發表2025年首季強積金成績表,年初至今截至3月28日,「GUM強積金綜合指數」上升3.3%,報253.5點;「GUM強積金股票基金指數」升4.9%,報349點;「GUM強積金混合資產基金指數」升2.7%,報253.1點;「GUM強積金固定收益基金指數」上升1.1%,報129.9點。今年首季,MPF成員人均賺9126元,接近2024年人均回報的一半(去年人均賺21,559元)。

港股基金首季升17% 美股基金跌6%

截至3月28日,今年強積金整體表現理想,GUM強積金的三大資產類別指數均錄得正回報,其中股票基金的顯著升幅尤為關鍵。GUM指出,大中華及香港相關股票基金因DeepSeek等技術突破而領漲市場;歐洲市場則在年初受益於企業財報表現超出市場預期而反彈,其後歐盟「再武裝」的消息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預期。相比之下,美股因關稅政策反覆不定及消費數據疲弱而出現回調。至於混合資產基金類別也有良好表現,尤其是較高股票比重的基金,成功捕捉了內地和香港市場的強勁上升動力。

單計MPF股票基金類別,年初迄今(截至3月28日),頭兩位回報最好的股票基金繼續是「香港股票基金(追蹤指數)」及「香港股票基金」,分別上升17.3%及14.9%,表現更勝截至2月28日的數據(分別升14.5%及12.2%)。至於首季表現最差的是「美國股票基金」,下跌5.7%,亦是3月份跌幅最大的股票基金類別,瀉6.5%(見表)。

積金評級主席叢川普(Francis Chung)表示,積金局上周四(4月3日)發布其2024/25財政年度的強積金投資回報臨時數據,該公司估算,過去12個月投資收益約為1080億元(即479萬名強積金成員每人平均約22,800元),這是強勁的投資成果,亦是自2020/21財政年度以來強積金的最佳財政年度回報表現。他指出,這歸因於中港股票基金表現強勁,年初至今上升近12%,是強積金推出以來第二佳的第一季度回報表現。

叢川普指出,強積金的中港股票基金繼2025年第一季錄得約11.95%的回報後,在過去15個月內已上升近30%;目前中港股票基金市佔率接近19%,是強積金最大的資產類別,因此其強勁的反彈將使許多強積金成員受益。

美關稅地緣政治等影響投資氣氛

此外,叢川普表示,中港股票基金在今年初的表現跑贏美國股票基金超過17%,是自強積金推出25年以來,中港股票基金跑贏美國股票基金最大的第一季度回報表現差距。他續稱,這表現差距對於那些在2024年從中港股票基金轉向美國股票基金的MPF成員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教訓,從來沒有人能於高買低賣賺錢。叢川普指出,多元化投資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不確定,積金局提倡的預設投資策略(DIS)基金投資於廣泛的資產類別,而預設投資策略亦提供自動降低風險機制,是最大程度減少不確定的理想選擇。

展望未來,GUM預期,特朗普在外交與內政領域的頻繁動作與密集佈局,將繼續是市場波動的主要驅動因素。GUM常務董事陳銳隆表示,2025年首季股債齊升,年初至今GUM強積金綜合指數回報超過3.3%;今年全球受到特朗普關稅政策、地緣政治等影響投資氣氛,美股出現回調;內地和香港方面,受惠DeepSeek崛起,內地和香港科技股出現價值重估,恒指更曾升穿24,000點,近日穩守23,000點。他又稱,由於現時市場波幅較大,投資者應避免集中於單一市場,低風險成員可考慮配置保守基金以獲取穩定回報。

GUM策略及投資分析師董事雲天輝指出,強積金淨轉換額按年攀升,根據GUM估算,首兩月已達106億元,若按比例推算,2025年的全年基金淨轉換額或超過600億元。另外,雲天輝表示,雖然港股首季回報冠絕股票基金達17%,但香港股票基金和香港股票基金(指數追蹤)年初至今仍然錄得55億元流出。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退休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