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黃雯怡:關稅戰避險 瑞郎漲幅顯著

【明報專訊】特朗普政府上周宣布的對等關稅的廣度和幅度均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其中,以亞洲經濟體受到衝擊最大。對等關稅的公布,觸發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避險情緒快速升溫,匯市波動加劇。

從4月2日對等關稅公布以來,美匯指數先跌後回升,但仍未完全抹去跌幅(截至4月7日)。避險交易通常有利於美元,但近期一系列的發展,包括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抬頭、美國例外主義的退潮,以及不斷擴大的美國債務問題等,某個程度上削弱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地位和避險貨幣的吸引力,因此關稅公布後美匯指數未見一面倒走高。另外,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觀察到瑞士法郎、歐元和日圓兌美元均有所走高,其中以瑞士法郎漲幅最顯著,主要是受惠於避險需求,而其他基本面因素(德國以及整個歐洲的擴大財政支出計劃、美聯儲和日央行的貨幣政策分歧收窄)亦對歐元和日圓有支持。

考慮到關稅對全球增長的影響以及其他宏觀因素的發展,我們預期美元兌不同貨幣將繼續出現分化表現,歐元和日圓,以及避險貨幣兌美元將保持強韌,而日圓以外的亞洲貨幣(包括人民幣)及澳元、紐元兌美元則可能會維持弱勢。日前,中美的貿易摩擦有升級迹象,為抵消關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市場估計中國內地將加快降準和減息,同時人民幣中間價突破7.20關口,為人民幣開啟更多貶值的空間。

另外,若特朗普政府如早前預告般,宣布對藥品和半導體等進口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可能會進一步打擊包括新台幣、韓圜、新加坡元、馬來西亞令吉和泰銖在內依賴科技出口的亞太貨幣。至於澳元、紐元等高Beta貨幣,或繼續受人民幣的走弱以及市場情緒惡化打壓。

獨立股評人

[黃雯怡 股海文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