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來,虛擬資產的快速發展引起全球監管機構高度關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推動虛擬資產市場發展的同時,亦應持續強化監管框架以平衡發展與風險。本篇會探討推動香港發展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的發展路徑。
2022年是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關鍵一年。政府首先於10月發表《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確立「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作為虛擬資產的監管原則;12月修訂《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第615章),引入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的牌照制度,要求平台合規運營。
《穩定幣條例草案》現已完成審議工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亦透露,政府即將發表第二份發展虛擬資產政策宣言,並計劃在年內就虛擬資產場外交易及託管服務的發牌制度展開諮詢。證監會亦剛於2月宣布制定新路線圖以推動香港發展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
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決心值得肯定。不過,近年來頻發的高風險事件,如2022年曾是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FTX爆煲、2023年以JPEX為代表的詐騙案,以及今年2月全球第五大加密交易所Bybit遭黑客攻擊損失價值15億美元的以太幣等,無不顯示了監管制度要與時俱進,才能應對層出不窮的新挑戰。
2023年發生的多宗涉及聲稱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SP)的詐騙個案引起重大關注,當時筆者亦以「十問」要求政府作出回應,以加強保障投資者權益。
時隔兩年,VASP發牌及規管制度逐漸走上軌道,公眾也對虛擬資產活動的風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為了在維護投資者利益與促進香港虛擬資產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證監會去年6月推出視察計劃,對所有被當作獲發牌的申請者完成了以風險為本的現場視察,既有助業界了解監管要求,也協助監管機構更有效監察申請者的是否符合國際監管紅線(如託管、網絡安全、反洗錢措施)。隨後,當申請者按證監會要求在現場視察後完善內部政策與系統,並通過外部評估後,即可按迅速發牌程序申領牌照。
目前香港共有10家持牌VASP,另有8家處於申請階段。如何在確保VASP持正運作之餘,又能促進其可持續商業環境,期望證監會本年初成立的「虛擬資產諮詢小組」,可以做到廣納市場意見,不斷完善虛擬資產生態系統的成效。
香港對於虛擬資產的監管模式有別於其他司法管轄區(如新加坡)的統一監管制度,傾向由不同監管機構按「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進行規管。
2024年政府提出由海關負責監管虛擬資產場外交易,引發筆者和業界質疑:海關過往主要監管實體貨幣找換店(金錢服務經營者),而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涉及複雜的金融科技,具備金融監管經驗的證監會可能更適任。對此,當局回應將遵循「相同業務」原則,防止監管套利,並計劃整合首輪諮詢意見後展開第二輪討論。筆者樂見局方願意慎重考慮業界意見,進一步優化規管框架。
如行政長官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強調「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結時」。歸根究底,監管者和業界之間對於業務所涉風險是否相同需要形成共識,否則大家對於是否該適用同一套規則會產生矛盾。虛擬資產未來的監管與發展將持續演進,下一步路徑如何鋪就?請看下回分解。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