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關稅戰陰霾未散,再有大行調降對中國GDP增速預測。其中瑞銀對中國今年GDP增速預測由早前的4%降至3.4%,為一眾大行中最悲觀,原因是該行認為關稅對中國出口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將引發中國經濟的重大調整。摩根士丹利則認為美國對華關稅將逐步放鬆,但仍將中國今年GDP增速預測由原先的4.5%降至4.2%。
瑞銀指出,內地政策對投資、消費的刺激正減弱。該行預測今年GDP預測增長降至3.4%,2026年進一步放緩至3%,相關調整是假設目前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持續,且中國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對於中國反制美國的報復措施,該行認為,相關政策可能推高部分進口產品的價格,但美國的關稅新政策將令中國的外部需求大減,並增加中國國內物價的下行壓力。
瑞銀又預計,中國CPI和GDP平減指數在2025年和2026年均為負值。
另一家美資行大摩預計內地官方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1萬億至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額外刺激計劃,預料推升中國今年GDP增速增長60點子(100點子等於1%),但未能完全抵消關稅對帶來的90點子衝擊,故亦調降中國GDP增速預期。
大摩估計,中國可能在今年第二季提前實施全國人大會議宣布的2萬億元刺激計劃,潛在措施包括溫和放寬貨幣政策等,此外人行也可能於第二季降準50點子,並削減政策利率15點子。
有關中美貿易戰,根據該行基本情境,預計中美將在未來幾個月展開初步貿易談判,美國可能在今年底前分階段將對華加權平均關稅率降至34%,其中大部分削減將在未來1至2個月實行,包括提出取消與芬太尼相關的20%關稅,並將「對等關稅」由125%減至60%,以減少對供應衝擊,及令談判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