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吉宏科技(深:002803、下簡稱「吉宏」)上周通過港交所(0388)上市聆訊,未知公司會否選擇與「股王」寧德時代(深:300750)同期招股、正面對撼?吉宏業務可謂新舊經濟共冶一爐,經營跨境社交電商,同時亦保留紙製包裝業務。兩者業務性質完全不相同,但也未致於毫無關連,至少電商物流層面也涉及包裝物料。且從業績看,兩項業務似乎亦是「同上同落」,2023年兩業務帶動吉宏業績突飛猛進,盈利急升近九成,但至去年又「同心合力」把吉宏盈利拉下來,倒退47%,業績相當波動。
業績波動,股價如是。今年4月初吉宏公布去年全年盈利倒退47%,令股民相當「驚嚇」,股價一下子跌至9.93元(人民幣,下同),見5個月新低;至4月中,集團公布今年首季盈利回升37%,股價反覆回升至今年新高。根據今年1月吉宏有關到境外上市的中證監備案,公司擬發行不超過7811萬股H股。估計最終在港發售股數未必「用盡」,且H股定價亦必然有較大折讓。是次來港發H股,聯席保薦人包括中金及招銀國際。
如上述,吉宏主要經營跨境社交電商,以及紙製包裝業務,先講前者。吉宏其實便是搞網上B2C,透過數據動態分析,實現精準的選品和推送,在線投放定向廣告,於社交媒體流量吸引消費者訪問其「落地頁」、即用戶點擊社交媒體平台(包括facebook及Instagram、TikTok、Google、YouTube、Line、 Snapchat及X等)顯示的鏈接或廣告而彈出的交易網頁。就是這樣,吉宏將商品售出賺取盈利。留意是集團本身並無經營自身的平台或移動應用程式,純是依靠用戶點擊其社交媒體的廣告以到訪落地頁以促成交易發生。
吉宏主要向自建供應商管理系統內的商戶、阿里巴巴(9988)運營的網上批發網站1688上的商戶採購,至於售賣的商品種類涵蓋家居用品、服飾、電子產品、鞋類、箱包製品、美妝個護用品、保健品、母嬰用品、鐘表配飾等。根據去年數據,其售賣SKU數量達25.6萬,每單平均售價為243.3元,涉及654萬個消費者。各類商品當中,又以家居用品(佔去年跨境社交電商總收入27.7%)、電子產品(23.5%)及服飾用品(18.3%)為最暢銷商品類別。去年其銷售國家地區達47個,最大市場為包括日本、韓國、香港及台灣的東北亞地區,佔去年集團總收入的31.4%,其次為包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菲律賓的東南亞地區,佔總收入的12%。值得留意的是,集團按地域劃分收入時,內地市場僅包括紙製包裝及其他業務,其紙製包裝業務亦有部分收入來自澳洲及新西蘭,這兩地區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約38%,正好是吉宏紙製包裝業務佔總收入比重,也是說吉宏的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是名副其實的外銷生意。
廣告並不是藥石亂投,要一擊必中,背後便是大數據分析。根據招股文件介紹,集團在優化智慧選品功能方面,借助公司積累多年的商品標準資料資源,自主研發電商文本垂類模型ChatGiiKin6B,可協助選品團隊根據不同地區的市場特性來制定定制化的選品策略,確保產品與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相匹配。至於在落地頁生成和廣告開發領域,公司利用自研AI技術應對不同銷售區域多樣化的文化和語言環境。故在廣告製作、投放方面主要是透過其方案推動,人力投放相對少。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集團是首批在中國內地以AI技術賦能業務的公司之一。往績期間,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收入分別佔集團總收入的57.8%、63.6%及60.9%,其毛利率分別為59.1%、63.1%及60.5%,如去年貢獻集團毛利84%,已成為集團主要盈收來源。
至於紙製包裝業務,其實上市前的2016年,吉宏都只從事相關業務。公司與伊利(滬:600887)、瑞幸咖啡(美:LKNCY)早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旗下產品類別包括彩色包裝箱/盒、環保紙袋、食品包裝等,又以彩色包裝箱/盒為主要收入來源,佔相關業務總收入的57%。不過如上述,吉宏的紙製包裝業務去年佔收入38%,貢獻集團近16%毛利,毛利率17.9%,相對同年跨境社交電商毛利率為60.5%。或者未來某天,吉宏若宣布要出售紙製包裝業務,市場也不會大感意外。
吉宏過去3年業績相當波動,2023年收入升24%、盈利升88%(見表),主要得益於其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收入升37%推動,集團指東北亞、歐洲及北美洲持續擴張,收入佔比由57%提升至64%,其相對高的毛利率的特徵亦促成集團盈利以更快速度上升。但至去年,收入按年減17.4%,亦是跨境社交電商收入倒退近21%所致。集團指因市場競爭加劇,尤其是日本及韓國的每單平均售價下降。
上文提及吉宏於跨境社交電商主要依靠數據分析,自主的AI系統促成交易,故經營成本方面主要構成便是廣告開支。如2023年其廣告開支高達22.42億元,按年急升五成,高出同年收入增幅逾25個百分點;佔同年銷售及營銷開支96%、佔收入比33%。過去3年吉宏廣告開支合共達55億元。若按ROI,即按指定年度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收入,除以廣告成本計算所反映出社交媒體廣告的收入轉化效率,過去3年分別為208.3%、189.8%及191.1%,數字愈高代表在相等廣告開支下獲取更多收入。可見去年盈收雖下跌,ROI卻有所回升,但仍未重返2022年度水平;且即使2023年是吉宏豐收年,但可說是「以量取勝」,實際投放廣告轉化為收入的效率卻在下跌,亦再印證當年廣告開支升幅為何遠高於收入增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廣告不得不投放,但如何提升ROI或成為吉宏未來的盈利增長關鍵。至於近月中美關稅戰,吉宏指其美國市場只佔其去年總收入2.3%,佔毛利1.3%,未將美國市場視為主要重點,預期美國關稅法規的變動不會對業務及財務狀况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