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前美國聯儲局公布最新議息結果,一如市場預期維持不變,本港大型銀行亦維持最優惠利率(P)不變。近期港元持續走強,多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促使金管局在短期內四度入市承接美元沽盤,令銀行體系總結餘漲至約1740億元,創近3年新高。
筆者相信,熱錢湧港主要源於兩大因素:一,全球金融市場因「貿易戰2.0」令緊張局勢升級,促使國際投資者調整資產配置,減持美元資產分散風險。二,香港作為亞洲主要金融中心,資本自由流動及聯繫匯率制度,為國際資金提供了理想的避風港,推動港元強勢。在銀行業「水浸」之下,港元拆息(HIBOR)全線向下,這對樓市無疑是一大利好。原因是H按利率下調直接減輕了供樓人士負擔,提升了潛在買家入市意欲,特別是新盤市場。
至於熱錢流入,對樓市的利好作用是有迹可尋。回顧2020年金管局同樣曾因資金流入而入市注資,當時銀行體系總結餘上升而拆息回落。其後於2021年香港樓市呈現「價量齊升」的格局,全年住宅交投較2020年升約兩成,達至近7.6萬宗的9年高位,樓價更於2021年8月登頂。至於今次樓市會否「複製」5年前的樓市榮景,啟動新一輪樓市上升周期呢?我們暫且拭目以待。
雖然美國減息具體時間表未明確,但市場普遍預期年內可能會有3次降息,屆時本港按揭利率有望進一步下調。
此外,租金持續上升令「供平過租」現象日益明顯,加上中央政府近期再度推出降準降息等寬鬆措施,向市場釋放約1萬億元人民幣流動性,配合上述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相信香港樓市將穩步向好。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