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鄺超靈:擁抱生成式AI 開啟ESG成長新動力

【明報專訊】全球投資者、監管機構及公眾對企業環境(E)、社會(S)、管治(G)績效的要求日益嚴格。企業須披露透明數據、展示可信減碳路徑、強化社會責任與問責機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透過自動化、模式辨識與創意生成,正把ESG從合規成本轉化為競爭優勢,引領策略、營運與創新同步升級。

企業痛點在於龐大的資訊收集、驗證與披露成本,以及將ESG理念延伸至複雜供應鏈的難度。GenAI可整合法規、行業標準與案例,快速建構知識庫,自動草擬政策、目標與程序文件,既符合法規亦貼合業務需要;並在數分鐘內產生多語言培訓與宣傳素材,從文本、圖像到沉浸式模擬與簡報一氣呵成,同時依學員回饋即時調整,提升培訓成效。GenAI還能結合事故報告、進度與環境感測數據,提前預測風險並提供管控建議,使管理重心由事後補救轉向前置防範。若事故發生,系統即時匯聚感測資料與歷史樣本,執行根源分析,標示缺陷並提出修正建議,再回饋知識庫,形成持續改進閉環。

1)環境方面:智慧減碳與氣候韌性

GenAI可即時整合電力、燃氣等公用事業帳單、物流紀錄等,準確計算範疇1、2、3排放,還原全鏈碳足迹。對隱蔽且複雜的範疇3排放,AI可掃描新聞、產業報告與社群信息,早期偵測供應商污染或政策收緊,量化衝擊並排序優次,協助企業鎖定高碳排放熱點,減少聲譽與合規風險。此外,預測式AI整合天氣趨勢、氣候數據與資產資訊,助企業提前識別氣候變化風險,並制定對策。同時,AI結合本地氣候資料,評估淹浸概率、熱島效應與結構脆弱點,支援韌性設計與基建投資,全面提升氣候適應力。

2)社會面:共融文化與職安健康

AI分析招聘、晉升及薪酬資料,及早揭示性別或族群不平等,促使人力資源部門修訂政策、縮小差距。此外,生成式AI潛力龐大,可大幅簡化職安健行政流程、迅速編制安全管理制度文件,並優化安全培訓方案;同時提升風險管理、預測與應對效能,讓管理層可騰出更多時間深入工地巡查。智慧鏡頭能即時辨識工人是否正確佩戴個人防護裝備,一旦違規隨即警示,顯著降低事故率;物聯網感測器(IoT)可偵測熱壓風險並自動啟動降溫措施,而穿戴式跌倒感測器配合即時救援系統,進一步保障前線人員安全。另外,AI將捐款人與亟需資源的非牟利組織精準配對,並以區塊鏈確保資金流向透明可溯,提高社會投資成效。

3)治理面:數據真實與反漂綠

AI從營運系統中抽取非結構化資料,對照IFRS S2、CSRD、HKEX氣候披露指引,自動生成ESG資料庫,簡化編寫ESG報告工作的負擔。此外,機器學習交叉比對環保處分紀錄、新聞與社群討論,當供應商出現污染、童工或職安健疑慮時即時示警,防範聲譽危機。另外,GenAI協助掃描媒體信息、宣傳資料與年報,偵測ESG聲稱與實際績效落差,讓監管機構與投資者更易分辨出誇大或虛假資訊。

4)創新引擎:循環經濟與綠色金融

GenAI整合材料資料庫與結構模擬,能預測產品耐久度、維修便捷性與回收率,從而促進再生循環導向的設計與生產模式。此外,投資機構運用AI分析建築認證與相關數據,量化資產的效能與氣候風險,並據此調整綠色債券息差及可持續掛鈎貸款條款,引導資金流向低碳項目。借款方亦藉AI自動建立能源基線、預測節能成效、整合披露文件,加速綠融審批、拓闊低息資金渠道。

在「低碳+智能+關懷」轉型的新常態下,GenAI已是塑造企業韌性與價值的關鍵。從即時碳盤查、氣候風險預警,到包容文化與反漂綠機制,GenAI正把ESG由合規成本轉化為創新增長引擎。企業若能將數位創新與環境保護、社會共融及優質治理深度融合,定能於激烈競爭與氣候挑戰中脫穎而出,引領邁向低碳、公平與智慧的未來。

環境社會企業管治及標準學會環保委員會主席

[鄺超靈 全民造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