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美達成貿易協議暫時互降關稅,瑞銀現時預期今年內地GDP增長介乎3.7%至4%,較上月中美國互加關稅後預測的3.4%上調,該行投資銀行亞洲經濟主管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實際增長要取決於美國對中國商品最終加徵的關稅水平,以及內地推出額外刺激政策的規模,貿易戰降溫對內地出口和經濟衝擊減少,但年內地刺激經濟措施的規模也可能隨之減小。
汪濤估計關稅降級後,美國對華商品今年增加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降至30%,加上特朗普首屆和拜登政府的平均關稅,現時對華商品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為43.5%。雖然貿易戰降溫,惟不確定仍然存在,或繼續影響企業信心和資本支出計劃,90日暫停期內續會提前對美出口。
展望後續,汪濤指中美在一些重要議題有較大分歧,雙方談判存在很大不確定。在樂觀預期下,與芬太尼相關的20%關稅可能會取消,「對等關稅」的24%稅率或再延長暫緩,若出現不利情况,未來數月美國可能會重新加徵暫緩的24%關稅。若現時稅率在未來3至4季持續,雖仍會拖累今年內地GDP和出口總額增長,但會較之前的基準預期改善。
內地經濟政策方面,汪濤預期在現時情况下,內地財政擴張規模與3月人大時公布的規模相比,可能只會再增加等於GDP不到1個百分點,少於該行早前預期的1.5至2個百分點,而新增財政刺激措施出台時間,也可能遲於早前預測的第三季初。
另外,該行預期今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在7至7.5的區間波動,隨著貿易戰的降級,人民幣匯率可能偏向強勢。截至昨晚8時半,在岸人民幣報7.2,升12點子(1元等於1萬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