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美周一公布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華貨品關稅加幅暫時降至30%。對於現時關稅水平下如何影響內地對美出口,高盛中國經濟學家王立升表示,以進口貨品的價值計算,有三分之一美國從內地進口的貨品難以被其他貿易伙伴貨品替代,主要為電子、機電產品,愈與科技相關,取代難度愈高,它們在美國進口的市佔非常高,即使關稅大幅上升,需求仍相當固定。不過仍有不少依靠價格優勢的產品,未來需要出口到其他市場或轉為內銷,雖然內地有「以舊換新」等消費刺激措施,但不能完全對冲關稅影響,因此當局仍需持續加強提振需求的措施。
關稅下調後,高盛將今年內地GDP增長預期由4%上調至4.6%,今明兩年實際出口變幅由每年下跌5%上調至大致持平。王立升指出,3月至4月內地外貿出現「搶轉口」到東南亞等地,至中美貿易會談有進展後則更為積極「搶出口」,預期至8月中旬,內地貿易數據將非常強勁,第三季則會受提前出口拖累。若美國維持現時對華關稅水平,高盛預期會拖累今年內地GDP增幅減少0.8個百分點,王立升認為關稅談判前景仍有很大不確定,不過經過上次會談後,雙方知道彼此底線並建立常態溝通,擦槍走火的風險有所降低。
今年內地着力加強刺激內需,王立升指出,去年內需只貢獻內地GDP增長三成,現時部分商品價格面臨通縮壓力,餐飲、娛樂等服務消費較疫前仍有產出缺口,反映內需仍然不足,仍在漫長復蘇的路上。他預期在7月後內地或上調今年兩會時提出的財政預算,包括增加發債額度、刺激措施規模,例如「以舊換新」由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上調至4000億元至5000億元,另推出社會紓困政策,針對中低收入群眾、出入口企業給予財政補貼等。高盛預期今年家庭消費按年增長4.8%,王立升稱在去年增長5%的高基數下,已是不錯增幅,相對而言佔內需三分之一的政府消費,即政府商品服務採購、薪酬等,去年受地方政府收入不足影響僅增1%,惟去年10月推出10萬億元化債方案後,已見東南沿海省份政府現金流明顯改善,預期今年增速將提高至5%。
房地產萎縮亦是近年拖累內地消費和投資的原因,中央去年以來持續推出降低按息、支持地方政府收購樓房庫存等政策。該行預期,內地一二線城市房價會在明年下半年逐步企穩。惟施工仍未能見底,明年和後年房地產投資續會拖累內地GDP,但幅度逐漸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