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公布第一季本港GDP表現,修訂數字按年增長3.1%,與月初公布的預估數字相同,經季節調整的按季增長為1.9%,略較初值為低。政府同時公布全年GDP增長最新預測為2%至3%,維持2月底在《財政預算案》公布的預測,未有受到近月美國「對等關稅」和相關變化影響。署理政府經濟顧問林幗瑛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和3月就芬太尼議題上調中國貨品關稅20%,而早於當選後已揚言加關稅,故不需等待「對等關稅」公布後才納入預測,考慮3月和4月本地和外貿數據後,對今年本港GDP增幅可達到2%至3%有信心。
首季本港GDP增速較去年第四季擴大0.6百分點,受惠部分貨品因應美國關稅提前付運,整體貨物出口按年增長8.4%。林幗瑛表示,4月出口數據仍然不錯,現時對華關稅加幅降至30%,出口商希望盡量出口感恩節、聖誕節訂單,不過第二季以至下半年出口表現有相當不確定,美國除了對華進口貨,亦向其他貿易伙伴徵收關稅,90日暫緩期在7月完結後如何變化是未知之數,因此未來數月貿易談判對本港下半年出口會是相當關鍵,當局會密切監察變化,若有新貿易協議會再作評估。
除了貨品貿易,首季服務輸出按年增長6.6%,當中金融服務輸出按年上升10.8%,較去年第四季7.7%增速再加快,政府指出,是受惠於跨境金融及集資活動顯著增加帶動。另外訪港旅客人次進一步增加、跨境運輸量增多,旅遊服務輸出和運輸服務輸出繼續擴張。
不過,在GDP佔比達65%的私人消費開支,今年首季按年下跌1.1%,連跌第四個季度,按季則跌1.6%。林幗瑛稱,市民和旅客消費模式改變,續對私人消費形成壓力,不過3月零售總額按月已有回升,4月訪港旅客按年上升13%,為私人消費帶來支持。她指出,政府下半年繼續舉行盛事支持旅業,本地居民收入亦穩健增長,因此對本地消費前景並不太悲觀。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年轉升2.8%,物業交投量明顯較去年同期高,帶動擁有權轉讓費用急升。
政府數據顯示,今年首季消費品消費按年下跌10.5%,其中耐用品消費下跌16.6%,連跌6個季度,當中連續5個季度錄得雙位數字的跌幅,至於非耐用品消費亦下跌8.1%。本地居民在境外開支按年增加3.9%,高基數下已較去年雙位數增速放緩;首季非本地居民在港開支按年升5.6%,相對期內訪港旅客增長8.9%,顯示每名旅客平均在港支出下跌。
據彭博統計,現時市場平均預期今年香港GDP增長為2%,即政府預測區間的下限。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表示,受惠中美暫時下調關稅稅率,上調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0.2個百分點至2.4%。貿易前景仍有不確定,續為香港外貿表現帶來挑戰,若內地刺激措施能有效提振內需,或有助支持本港外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