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優先」理念未吸引到製造業回流,可能先重挫旅遊業。世界旅遊及觀光協會預料,美國今年將損失旅遊收入125億美元(約975億港元),年底旅遊消費將跌穿1690億美元,按年跌約7%,更較2019年高峰期挫22.5%,惟各國正增加及歡迎旅客。綜合業界分析,美元強勢、關稅、政治等因素或令部分外國旅客對美國卻步,驅使他們另覓度假勝地,美國中小企因此受累。有專家預料,今年美國旅遊業前景艱難,倚重旅遊業的地區如拉斯維加斯、夏威夷等恐受衝擊,最快2030年旅遊業才恢復至疫前水平。
世界旅遊及觀光協會伙拍牛津經濟研究院,分析全球184個經濟體,料美國是唯一一個今年旅遊消費下跌的經濟體。世界旅遊及觀光協會主席兼行政總裁Julia Simpson稱:「其他國家真的攤出歡迎的地氈,感覺美國在他們的門口掛上『現正關門』的告示。」
Julia Simpson警告後果可能很嚴重,「與全球其他國家相比,美國旅遊及觀光業為全球最大行業,價值近2.6萬億美元。」據其數據,「直接觀光業」及帶動周邊行業的「間接觀光業」,合共佔美國經濟9%,美國旅遊及觀光業每年更維持2000萬個職位及創造5850億美元稅收,後者佔美國政府總稅收7%,Julia Simpson形容為「美國經濟的主要棟樑」。
去年美國共有7240萬名國際訪客,較2019年少700萬名。據今年3月份數據,昔日最愛去美國的旅客來源地均錄得入境人數大幅下降,英國及韓國按年均跌15%,德國按年挫28%,其他主要來源地如西班牙、愛爾蘭、多明尼加共和國等,跌幅介乎24%至33%。不過,《紐約時報》指出,也有可能是今年復活節日期較去年遲,故有數據落差。
以紐約市及紐約州為例。本月8日紐約市旅遊局修改今年正面展望,改為預測今年市內旅客按年跌40萬人,旅遊消費按年減少40億美元。據紐約最新預測顯示,今年遊客總數料達6400萬人,國內遊客料增40萬人,但國際遊客減少80萬人。國外遊客通常逗留時間較長、消費較多,去年紐約市旅遊業淨收入達510億美元,有一半由國外遊客貢獻。彭博補充,本來美國九成旅遊業都是來自國內旅客,美國人在50個州內旅遊,已難以再增長。
世界旅遊及觀光協會預計,美國旅遊業至少到2030年以後才可恢復至疫前水平。Julia Simpson指出,旅遊業界憂慮若美國電子旅遊許可證(ESTA)價錢再推高,或會增加旅客負擔,「增加ESTA成本只會將大家推得更遠」。她又質疑,各國為了便利旅客到訪,都給予一些好處,例如推出數碼簽證,「印度(旅客)在增加,中東在增加,中國在增加,歐洲做得不錯,只有美國人被拋離,失去機會」。
彭博指出,美國旅遊業問題始於拜登執政時,早已醞釀多年,主因是疫情期間美國對旅客的要求較其他國家維持更久,美元升值亦令旅客止步。Julia Simpson舉例說,日本人及歐洲人以往經常到訪美國,美元強勢卻令到美國旅行變得昂貴。航空業報告公司(ARC)商業總監Steve Solomon亦稱,訪美旅客人數下跌或因匯率變動,如日圓兌美元過去一年轉強,夏天來自日本的機票預訂量顯著上升,相反韓圜下跌,來自韓國的機票預訂量亦隨之下跌。
另一原因是「美國優先」方針改變了外國人看法。Julia Simpson表示,很可惜看到現時外國人對到訪美國的觀點有情緒化的改變,籲立法者不必將旅遊業與非法移民議題混為一談,成熟制度可平衡兩者,毋須將美國變成無人想去的「孤島」。她指出,美國政府正打擊非法移民、實施關稅等,鄰近美國的加拿大、墨西哥人都不太想到美國旅遊,旅客也擔心自己是否取得正確簽證,怕稍一不慎會被拘捕。
特朗普去年底提出向加拿大加徵關稅,又表示有意將加拿大納為美國第五十一個州,今年2月加拿大時任總理杜魯多曾鼓勵國民「選用加拿大產品及服務,而不是美國的」。近期加拿大穿梭美國的過境點交通流量均錄得大跌,尼加拉瀑布附近兩個最繁忙過境點3月份交通流量按年急跌42%,溫哥華與西雅圖之間的繁忙過境點交通流量亦按年大挫48%。
世界旅遊及觀光協會警告,國外旅客是真正增長所在,不鼓勵他們到訪美國,將錯失機會。據美國旅遊協會數據,國外旅客每次花費4000美元,較國內旅客高出8倍,加拿大及墨西哥旅客平均花費1200美元。
美國各大航空公司表示對國外旅客有信心,美國航空(美:AAL)、達美航空(美:DAL)、聯合航空(美:UAL)4月曾表示,國際航班銷售維持強勁,惟聯合航空表示,赴美航班銷情見弱,但整體國際航線業務強韌。航空業顧問及數據公司OAG首席分析師John Grant認為,政治可能是旅客考慮因素之一,但在各個市場之間而言,未必很大影響。
市場研究公司Phocuswright Research創辦人Lorraine Sileo認為,旅遊業受挫,似乎較是美國問題多於全球旅遊業疲弱,其他地區均見旅遊業增長。她補充,美國國內旅遊業今年已見增長放緩,美國人疫後「報復式旅遊 」趨勢亦大致結束,「我不認為美國旅遊業會灰暗一片,但今年將是艱難一年。」
短期住宿租借格價網站Beyond行政總裁Julie Brinkman表示,自2月關稅消息出爐後,他們看到加拿大人的搜尋活動即時轉弱,對美國興趣趨淡,反而搜尋墨西哥的活動卻增加35%,「意味旅客並非取消行程,他們在選擇新地點」。
發薪服務及人力資源公司Gusto經濟師Aaron Terrazas指出,在旅遊業放緩之際,美國中小型企業盈利已急瀉。他補充,比起通脹或勞工成本等開支上升,顧客人流放緩及收入減少才是主因。據Gusto數據,旅行社、公寓、預訂機構等旅遊業公司中,有盈利的公司佔比已自去年4月的41%,跌至今年同期的32%。至於有盈利的住宿,包括小型酒店、汽車旅館、房車公園、露營地等,佔比已由去年4月的44%跌至今年同期的36%。
Aaron Terrazas又稱,盈利能力及收入跌幅急得「不尋常」,「尤其是在年內通常看到旅遊業回升的時候」。他表示,目前未見明顯原因解釋到為何國內旅遊在一個月內急瀉,惟國際旅遊的原因則較明顯。他提到,隨着放緩持續,公司更有機會要作艱難抉擇,甚或裁員。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師Ryan Sweet指出,美國部分地區招待大批國外遊客,如拉斯維加斯、洛杉磯、邁亞密、紐約等。他認為,紐約經濟龐大而多元,尚可抵消旅遊業損失,不至於踏入衰退,拉斯維加斯及夏威夷檀香山則不然,「這些經濟體對旅遊業非常、非常敏感,這是它們的主要經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