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踏入5月以來,港元多次觸及7.75強方保證,金管局按機制大手入市承接美元沽盤,沽出港元令銀行體系結餘數日間由400多億元急增至逾1700億元,並一直居高不下。港元供應充足,直接拉低拆息。資金成本下降,不單樓市憧憬供樓開支漸減而初見喘穩,港股更延續反覆向好勢頭,連升五周,恒指4月底以來已累升逾5.5%,令市場憧憬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的大升市是否有望重現。但有基金經理及經濟學家均認為,即使近日水浸港股,重演2021年大牛市的機會仍不大。
基金經理黃國英表示,今次港匯觸發強方兌換保證,是因為近輪亞洲貨幣升勢,並非因為一如數年前好市時,資金看好資產市場而觸發。他表示無論如何,因金管局入市,擴大資金池後壓低港元拆息,而借貸成本降令近輪新地(0016)及領展(0823)等地產股股價亦見轉好。但近年香港樓市亦「中招」出現調整,地產商「蟹貨重重」、存貨「多到嘔」,認為資金增加會對股市有少許刺激,但不像往日般有太大的幫助。
黃國英:港元強因套息盤拆倉 非看好資產市場
黃國英續稱,於金管局入市前,因美元拆息與港元拆息差距較大,市場一直存有買美元、沽港元套息盤。經過近輪港元跟隨亞洲貨幣飈升後,令原「賭大咗」的套息交易者的套息盤調整倉位並拆倉,令港匯逼近7.75強方。但金管局入市後,市場或認為亞洲貨幣急升情况過去,令沽港元買美元套息盤再度進場,港匯回落快並靠近7.8水平。
回顧2020年2月起,美聯儲在新冠疫情下連番緊急減息至零息,當時港銀最優惠利率下調幅度溫和,港元拆息高於美元拆息幅度擴大,資金流向息口相對較高的港元做套息交易。港元觸及7.75強方,促使金管局入市沽港元,銀行體系結餘瞬間由400多億元增至逾千億元,並逐步增至同年10月底逾4500億元。恒指亦接近同步向上,於2021年2月升越31,000點見近3年收市新高,相對4月底銀行結餘開始上升時稍高於24,000點,不足8個月間累升近28%。
著名經濟學家洪灝表示,恒指近日於23,000點至24,000點相對高位已見爭持,相信難再複製2021年大升市上闖高位,因當時轉熊市時「大家都受過傷」。雖然銀行體系總結餘增加提供資金流動性、北水資金量增加,以及首次公開招股(IPO)招股氣氛良好等因素,能起正面作用,但他相信恒指較難再上3萬點高位。洪灝續稱,不認為關稅為阻礙恒指重上高位的主要障礙,料中美雙方會就美國對中國商品徵30%關稅為基礎做商討。港股後市暫難寄厚望,主要因為內地經濟仍疲弱,令港股盈利預測難再有太大期望。他按現時估值預計,恒指最多或可能到27,000點至28,000點左右。另市場預期下半年內地有更多政策出台,但洪灝認為第二季出口仍強勁,表示若經濟數據好,難期望有新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