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8年首季中美開始爆發貿易戰,而恒指亦於當年1月29日創歷史新高33,484點後急回,加上2020年首季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恒指在2020年3月19日曾跌至21,139點,惟隨着美國聯儲局跟着宣布重推量寬(QE)印錢救市,大量熱錢亦流入炒港股,在騰訊(0700)、阿里巴巴(9988)及美團(3690)等中資科網龍頭股股價勁升帶動下,恒指曾在11個月內升近五成,2021年2月18日最高報31,183點,收報30,595點。
在當時港股炒風熱火朝天之際,黃國英資產管理合伙人及基金經理黃國英在《Money Monday》第278期(2021年2月22日出版)、題為「港股正形成超級泡沫」的封面故事專訪中表示,港股已處於超級大泡沫中後期階段,他坦言,即使作為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也覺得操作難度頗大,建議一般散戶投資港股時要控制注碼、且戰且退,以及不忘鎖定利潤。
黃國英當時表示:「你要記住,今時今日投資股票是賺錢的手段(means),並不是目標(aim),而你也不可能百分百準確捕捉市場時機(time the market)、在最高位沽貨。我覺得在目前股市如此好的時候,你反而要記住自己炒股票的目的,例如你想有300萬元買樓或結婚的話,可以每贏100萬元便把50萬元拿出來(做定存),一步一步向300萬元進發,這總比你現時才動輒要孤注一擲(All in)好,因為市場一旦出現什麼風吹草動,你所投入的本金可以蒙受重大損失,屆時好像變得一無所有便不好了。」
上述專訪見報後,恒指反覆受壓,2022年10月31日最低跌至14,597點始見底,與2021年2月18日高位31,183點比較,約18個月大跌16,586點或53.18%,可見黃國英測市準確,因此他在《Money Monday》今期封面故事提出的觀點亦值得重視。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