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黃傑龍:消費改變 餐飲須靈活創新 稱仍有發展空間 叙福樓續攻「輕奢華」市場

【明報專訊】「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夤夜趕科場」,儘管本港飲食行業市道不景,近期亦屢傳出食肆結業或暫緩擴張計劃,惟仍然不乏新食肆開張,叙福樓集團(1978)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傑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餐飲業仍有發展空間,重要是靈活創新,他稱叙福樓早在15年前即開始加緊腳步轉型,視應變和創新為集團成功的關鍵因素。現時集團擁有超過70間食肆,較2017年底的34間增加一倍以上。

明報記者 邱潤青

叙福樓早於1986年以「叙福樓」品牌經營中式酒樓,高峰期曾有33間分店。隨着飲食市場變遷,集團逐步轉型,主力拓展亞洲菜餐廳,並透過特許經營協議引入海外食肆,以旗下「牛角」、「溫野菜」等日式食肆最廣為人知。

特許經營品牌佔收入增至74%

據資料顯示,叙福樓特許經營品牌收入佔總收入比重,從2017年的38.6%大幅上升至去年的73.7%,已成為集團主要收入來源(見表)。

黃傑龍表示,港人飲食偏好長期以「揸筷子」多過「揸刀叉」,惟對餐廳專業化要求日益提高,加上疫情之後高性價比餐飲成消費者首選,為順應消費模式改變,叙福樓自去年開始瞄準「輕奢華」市場。他介紹如集團去年5月於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商場開設的日本漢堡扒品牌「挽肉與米」,輕奢華餐飲體驗主打「百幾蚊簡簡單單食一餐」,卻能讓顧客「食得享受」。他續稱堅持在優勢領域發展,並透露過去數月持續在日本考察,冀今年內繼續引入輕奢餐飲新品牌。

叙福樓年報顯示,自2018年上市後至2022年,集團收入按年表現均跑贏本港整體飲食業。然而去年受本地消費力疲弱影響,餐飲消費亦有流入快餐或諸如兩餸飯的雜類飲食類的迹象,拖累叙福樓去年收入按年減少17.3%(見圖)。黃傑龍表示,集團於去年已展開門店優化轉型策略,關閉10間表現欠佳或租金較高的門店並開設16間新店,相關支出或為集團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

啟德KAMO未受捧 速轉型京川滬菜

黃傑龍坦言持續轉型絕非易事,需從失敗中尋覓機會。他表示,集團旗下位於啟德零售館的中日西混合料理「KAMO」試業後市場反應未如預期,管理層隨即在開業不足一個月便決定將其轉型為「和平飯店(京川滬)」,在滬菜基礎上加入北京菜及川菜元素,並自設烤爐現製北京片皮鴨。他表示,該店「幾乎日日有顧客排隊等位」,生意較轉型前有明顯改善。

稱內地餐飲優勢難在港完全發揮

對於近年內地餐飲品牌積極進軍香港市場,黃傑龍稱香港一向為高度國際化及商業化的市場,歡迎各大品牌同台競技。相信本地經營者在了解香港文化及法規、租務選址及掌握港人口味偏好方面更具優勢,相較之下,內地餐飲所擅長的中央工廠、物流配送及成本控制等優勢,則未必能在香港完全發揮。他強調,面對同一成本結構的競爭環境,對本地餐飲競爭力仍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