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薛偉傑:小米SU7 Ultra兩大爭議 數百顧客考慮集體起訴

【明報專訊】一部小米SU7在3月29日晚上的車禍焚毁3人死亡事件未有調查結論時,定位更高檔、售價52.99萬元人民幣起小米SU7 Ultra又出現兩大爭議。這場信任危機背後,是消費者對於「黑科技」的盲目追求和品牌商營銷術語的激烈碰撞。

車主完成考核前 最大馬力降逾四成

第一個爭議是小米SU7 Ultra車機系統經過OTA推送更新至1.7.0版本後,原本1548匹最大馬力被鎖住,大減至約900匹。車主須完成小米汽車指定賽道圈速考核,才能解鎖全部馬力。消息一曝光,瞬間在車主群內炸鍋。一名車主在網上論壇發文批評:「我多花20萬元買Ultra版(和小米SU7相比),就是為了這1500匹馬力,現在卻要『考試』才能用?難道買車還要先考個『駕照Plus』嗎?」

小米SU7 Ultra一直都是以電動超級跑車來定位,除最大馬力達1548匹,還以最高時速350公里,以及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只需1.98秒等來宣傳。小米汽車忽然將最大馬力減去逾四成,顯然是憂慮一些技術或經驗不足車主可能在使用最大馬力時發生意外,不希望再出現車毁人亡事件。

雙風道車頭蓋被質疑為「裝飾件」

第二個爭議更有虛假宣傳之嫌。小米SU7 Ultra的選裝配件碳纖維雙風道車頭蓋,聲稱可為車頭提供「賽道級」散熱效果,尤其是有效防止煞車時過熱;同時,配合底部U形風刀和尾部擴散器,還能夠增加向下壓力,令行駛時更穩定。這款碳纖維雙風道車頭蓋要額外加配,售價4.2萬元人民幣。可是,有發燒友級車主收貨和實測後,質疑這款車頭蓋沒有宣傳的功能,只是空氣動力學無效的「智商稅」和「裝飾件」。

其中一個博主用鼓風機對SU7 Ultra的碳纖維雙風道車頭蓋吹風,發現紙巾紋絲不動,質疑導流功能僅為裝飾。在後續測試中,他發覺煙霧無法經由風道進入車艙。經拆解後,他更發現有關風道未和煞車系統或散熱結構連通,看不到明顯散熱效果。

事件在網上鬧大後,維權車主和準車主愈來愈多。據內媒報道,截至5月中,已有近400名已落單訂購小米SU7 Ultra的顧客打算不提車,並要求小米汽車退回意向金和訂金(共2萬元人民幣)。

兩度致歉仍未平息顧客不滿

在5月7日深夜,小米汽車官方曾發表《關於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一文,回應小米SU7 Ultra最近引發廣泛關注的限制馬力和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問題,並兩次致歉。小米汽車表示,之前推送的車機系統更新版本中「排位模式」功能添加了解鎖條件,「給部分用戶帶來了困擾,對此,我們深表歉意」。收到反饋後,小米汽車已暫停這個版本的推送更新。至於已升級的小量SU7 Ultra,小米汽車將會在下個版本更新中解鎖馬力限制。該公司已開始推進新版本開發和測試,預料需4至8周才能推出,具體時間以公司通知為準。

小米汽車強調,限制最大馬力是為了更好保障駕駛安全,但沒有充分徵詢大家意見,也沒有做好相關功能的溝通說明,確實存在不妥的地方。這次事件讓該公司深刻意識到任何涉及用戶體驗的重大更新,必須建立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未來將建立更完善的用戶意見收集機制,充分聽取用戶意見。

關於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問題,小米汽車稱,在滿足復刻外形需求外,還提供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的功能。該公司對此前訊息表達不夠清晰深表歉意,將對於未交付訂單,提供限時改配服務,可改回鋁製前艙蓋。對於已提車及在這次限時改配結束前選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鎖單用戶,將贈送2萬積分以表誠意。對於限制最大馬力,有內地媒體批評,小米汽車這一波操作確實愚蠢,既要用「地表最強電動車」名號吸引消費者,但又未經顧客同意就限制馬力,從而不想承擔高性能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但對小米汽車來說,更大的麻煩是在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有維權顧客指出,量產版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設計與原型車有差異。原型車的碳纖維雙風道為貫通式,量產版卻只是在表面開孔,並未有真正貫通,未能產生有效散熱和下壓效果。

對於小米汽車贈送2萬積分(購物時相當於2000元人民幣使用),有維權顧客稱覺得是侮辱;不想提車之外,還想取回合共2萬元人民幣的意向金和訂金。但小米汽車客服強調「按照目前流程,鎖單之後的訂金都是不可退的。」近400名顧客的群組已考慮集體起訴小米汽車,要求退一賠三。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科技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