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總部位於巴黎的經合組織(OECD)昨發布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指特朗普政府的激進貿易政策,導致全球經濟陷入低迷,並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2.9%,較3月預測下調0.2個百分點,這增幅將會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最低的增長。今次已是OECD今年以來第二次下調增長預測,在3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OECD已將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3.3%下調至3.1%。
該組織指出,美國是最受其關稅政策影響的國家之一,預計美國今年經濟增長只有1.6%,較去年12月預測的2.4%增幅,以及今年3月預測的2.2%增幅大幅下調。OECD又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4.7%,較3月預測輕微下調0.1個百分點。OECD認為,中國政府對手機及家電等以舊換新的補貼措施,以及增加福利等,將抵消部分關稅的影響。市場等待美國與貿易伙伴的談判進展,美股三大指數早段個別發展。昨公布的美國就業市場數據仍具韌性,4月JOLTS職位空缺增至739.1萬個,高於市場預期的710萬。
OECD對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是基於截至5月中的關稅水平,在今年餘下時間持續。倘美國與所有國家的雙邊關稅較現水平提高10個百分點,全球經濟產出將在兩年後下跌0.3個百分點。OECD警告,環球前景變得愈來愈具挑戰性,倘貿易壁壘增加、金融環境收緊、企業和消費者信心減弱,以及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將為增長前景帶來顯著不利影響。
OECD表示,雖然關稅可能會推動美國製造業,但進口價格上漲,將擠壓消費者的購買力,而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將抑制企業投資。此外,美國對移民的限制,以及美國聯邦政府大幅裁員,都將加劇貿易相關的經濟影響。
該組織還警告,美國預算赤字將進一步擴大,因為經濟活動疲軟的影響,將超出政府削減開支及關稅帶來的收入。OECD秘書長科爾曼(Mathias Cormann)表示,貿易伙伴採取報復措施導致的出口增長放緩,是美國經濟的主要阻力之一。
OECD指出,雖然借助AI、機械人和量子電腦等技術,美國產能可能顯著提升,但這前提是降低貿易壁壘,以增加投資和消費。
OECD首席經濟學家Alvaro Pereira表示,全球經濟體幾乎無一例外,都將感受到經濟前景轉弱的影響,「經濟增長放緩及貿易減少將打擊收入,並拖慢就業增長」。OECD的評估,特朗普關稅政策,已成為全球經濟最迫切的問題,且尚未有解決方案。
該組織表示,今年美國通脹率也將進一步上升,意味美聯儲可能要至明年才恢復寬鬆政策,倘消費者的物價預期出現波動,這項進程甚至可能脫軌。
OECD指出,爭取達成貿易協議,以降低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緩降緊張形勢,將有助重振投資和增長,避免物價上漲,「這是迄今最重要的政策優先事項」。但OECD也表明,即使特朗普政府逆轉關稅政策,也不會即時見到經濟增長和通脹下降的效果,因為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會持續一段時間。
OECD敦促各國央行保持警惕,預計通脹將在明年降至目標水平,但這過程仍可能需時更長,其間物價上漲的速度可能加快,然後才再次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