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稅制法規繁複 中國電商攻歐效益低

【明報專訊】美國關稅風波未息,靠廉價大舉進軍美國市場的中國電商,不得不另謀出路。部分中國電商正移師歐洲,有中國電商近期在歐洲投放的廣告量按年飈12倍,在英國買下的廣告亦比在美國多。不過,不少中國貨未達歐洲標準,歐盟未來更擬撤銷小包裹免稅優惠,令中國電商更難進軍。有網店抱怨歐洲法規繁複,且語言不一,營商效益不及在美國。另有學者相信,中國商家擅於應變,總能化危為機。

明報記者 鄭智文

綜合報道:彭博、《金融時報》

自今年初特朗普宣布加徵關稅以來,網購平台上許多中國賣家已加價。據彭博統計,截至5月初,兩周以來Shein貨品價格平均上漲逾兩成;綜合美國信用卡及記帳卡交易額,估計截至5月22日至28日Shein銷售額按年跌16%,同期拼多多(美:PDD)旗下Temu銷售按年跌約19%。

受關稅影響,近期中國亦減少商品出口到美國。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4月份中國出口至美國商品總值為330.2億美元,按年大跌21%或約88億美元。然而,同期中國出口至歐盟商品總值為467.1億美元,按年增8.3%或35.7億美元,約為期內中國出口至美國總值的下跌金額四成。

轉而出口至歐盟時,又以德國為「大戶」,期內出口至德國商品總值達103.6億美元,按年增20.4%至17.6億美元。同期中國出口至荷蘭商品總值增5.3%或4.2億美元,至意大利商品總值增5%或1.9億美元,至法國商品總值增2.8%或1億美元。

Shein及Temu在英投放廣告超美

彭博指出,為說服中國商家重新重視歐洲消費者,Shein、Temu、TikTok將在美國用過的策略套在歐洲市場,大花銀彈在廣告及補貼。據廣告分析公司AppGrowing Global數據,5月首3周Shein及Temu在美國新預約的廣告數量按年急瀉逾九成。但在4月至5月間,Temu在歐洲的月度廣告量按年飈12倍,在英國大增逾4倍。在過去兩個月,Shein及Temu在英國買下的廣告都比在美國多。

此外,Temu、Shein、TikTok均提出支付部分或全部送往歐洲市場的運輸費,包括直接補貼部分交易。彭博引述商家說法,對於30歐元以下訂單,Temu提供2.99歐元補貼,TikTok則向英國新店銷售補貼3.48英鎊。報道又引述6名在Temu、Shein、TikTok、Amazon設店的中國商家,稱補貼額未足以說服他們投放大量資源到歐洲市場。

彭博評論,為緩和美國關稅風險,中國電商正轉移資源到歐洲及其他市場,斥巨資宣傳,吸引歐洲消費者,惟中國商家仍較着重美國市場,寧取較高風險及較低利潤率,都勝過要處理歐洲市場的繁複程序及官僚系統。

須各市場登記增值稅 說明書至少5種語言

煙霧感應器製造商Sensereo創辦人陳懷韜表示,他正開始經其網站及亞馬遜將產品銷售歐洲,但形容自己進入「地獄模式」,「我現在深深明白為什麼大家都愛在美國市場開展海外業務」。他解釋,在歐洲銷貨,須在每個市場登記增值稅,提供各種插頭,並將說明書翻譯成至少5種語言。當法規及產品標準改變,他亦要調整產品。

陳懷韜本來批評美國市場過度競爭,自關稅公布後,他改為經自己網站銷貨,「在這個非常零碎的市場,沒有地方能如美國般,在單一巨大市場中可產生如此豐厚的利潤」。他仍在歐洲銷貨,且期待有增長,但短期內較看好美國市場,並估計其他中國商家會有一樣結論。他補充,中國廠長或商家若早年在美國創業,在單一市場每年賺1億美元,現時在歐洲卻要從頭起步,要了解歐洲諸國複雜法規,「而只能在各個市場賺得蠅頭小利」。

彭博:歐盟英國產品標準等法規比美國多

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王馨表示,許多商家正處於同樣情况,多年來在美國與工廠及平台建立人脈,明白當地顧客所需。她指出,大家正將全副心機放在美國市場,忙於生產及運送存貨到美國,當前要務仍是照顧美國業務,獲得現金流及生存下去。她補充,開拓其他市場亦重要,但非當務之急,亦急不來。

彭博指出,比起美國,歐盟及英國在產品標準及消費者保障有更多法規,亦是特朗普形容的「非關稅壁壘」。歐盟委員會正在正式調查Temu涉嫌違反銷售非法產品和操縱使用者界面設計等規定。歐盟委員會及消費者保護合作網絡(CPC)今年初又對Shein展開調查,早前通知Shein違反多項歐盟法規,包括虛假折扣、壓力式銷售及誤導的產品標籤,警告若Shein未改善,將面臨高額罰款。

日前歐盟委員會亦收到歐洲消費者組織(BEUC)投訴,指控Shein在銷售過程中廣泛採取「暗黑模式」(dark patterns),促使消費者過度購物,超出負擔能力。BEUC舉例稱,Shein警告用戶若離開程式,將錯過促銷優惠,又用倒數計時器向用家施壓等,要求歐盟逼令Shein公開「庫存緊張」及「限時搶購」等背後數據,否則應禁止相關資訊在歐盟市場出現。

歐盟擬3年後撤150歐元以下貨品免稅

另一方面,德國達斯泰特地方議會(Darmstadt Regional Council)檢測800種來自亞洲電商的產品,發現其中95%不合歐洲標準,例如有激光筆的輸出超出法定限制300倍,另有其他檢測發現有玩具含有毒化學物,濃度超出標準約100倍。

歐洲玩具業組織Toy Industries of Europe去年初指出,在Temu購買19款玩具,無一符合歐盟標準,當中18件更對兒童構成安全風險。去年10月英國玩具及興趣協會(BTHA)發布調查結果,經11個網購平台購買75款玩具抽查,平均多達85%被視為不安全,報告中AliExpress(全球速賣通)、Temu、TikTok更有一成至兩成玩具被視為不合法。

此外,本來歐盟增值稅設有門檻,價值未達150歐元貨品可免稅,但去年起歐盟計劃廢除這規定,目標2028年3月起實行。去年中《金融時報》揭露消息時,引述一名官員稱,政策主要針對大型網購平台,點名目標是Temu、AliExpress、Shein。

學者:目前情况混亂 成華企業家機會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亞洲區院長Mark Greeven認為,已發展經濟體的監管日趨繁複,中國電商不可能輕鬆跨越。他指出,中國電商正於歐洲擴張貨倉規模,Temu亦正探索另類營運模式,例如與歐洲市場的小企業合作,「他們正嘗試將在美國的部分優勢移植到歐洲」。他分析,中國電商在美國做到「貼近消費者」、超低價、演算法推銷產品等,但同樣模式不易在歐洲做到,可能需要改變,也要需時至少一年去摸索如何在關稅之間游走,及為歐洲市場設計產品。

不過,Mark Greeven指出,中國商家強在專注於自己的核心能力,目前情况固然混亂,但對中國企業家而言卻是機會,「我想通常在此情况,中國企業能夠蓬勃發展,因為他們不怕它,他們習慣了它」。

[企業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