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是深圳一部分,特別在擴容之後,角色地位亦有所不同。
深圳中原地產董事總經理鄭叔倫便指出,前海的戰略意義在於不是由深圳政府主導規劃發展,而是由中央主導,以宏觀格局將前海作為整個大灣區的核心。他更強調,前海是中央直接參與推動,與深圳政府的政策力度及層面始終是不同級數,所以可看高一線,但同時也面對不少挑戰。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鄭叔倫解釋,前海有政府大力發展的基建及配套,如曾提及港珠澳大橋的「雙Y」方案,會將大橋接駁至前海,因此其戰略位置不容置疑。其次是政策有別,包括在稅收、工資稅及補貼等與深圳有所不同。但他亦指出,雖然看好前海前景,但作為新區要由規劃到成熟,還需要時間體現優勢。不過他相信現時無論買樓或營商人士,都會將前海列為考慮選項之一。
前海發展多年,一直銳意吸納外資進入。鄭叔倫表示,前海一直有多項稅務優惠吸引港商及外國企業入駐,但過去數年的招商引資並不是很成功,具體業務方向及相關稅務優惠未明。暫時未見有很多香港企業到前海,很多深圳企業也只是在前海註冊以獲取政策優惠,未有設立辦公室營商,即使早前推行百鳥歸巢計劃,要企業註冊後一年內到前海開公司,也只是有小小的辦事室而無人工作。因此現時要以營商環境吸引港資,相信暫時仍未成氣候,政策落地也可能受一國兩制限制。
他坦言,該公司也曾考慮到前海發展,但發現有很多條件限制,地產代理又未必符合政府想要的高科技及金融方向,因此未有落實。
去年中,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為擴展發展空間,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擴展達7倍。
鄭叔倫認為,擴容後將更多區域納入前海合作區一部分,市場暫時觀望氣氛較濃。例如沙井原先以工業為主,即使加上前海的光環,在未有實際計劃下,估計未必有很大變化。
他進一步指出,前海原先由零開始規劃,有較良好的規劃,但是擴容後將原先發展成熟的區域納入合作區內,需要重新審視納入區的新角色。然而土地用途不是容易改變,以往深圳也有很多寫字樓供應,但想改為住宅用途也不容易,前海要重新規劃的話,會是大挑戰。
新冠疫情爆發已近三年,鄭叔倫並不諱言,疫情對經濟發展還是帶來比較大的影響,而深圳政府的工作重點也要放在防疫上,難免影響前海的推進;加上深港已經長時間沒有通關,深港融合被硬生生割開,在短期內,亦對前海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但相信只屬短期。
事實上,為減免疫情的影響,日前前海管理局便發布了《深圳市前海管理局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的若干措施》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以對接3月29日發布的前海「助企22條」舉措,於「租金降負擔、穩就業穩崗位、用科技促抗疫、強金融助紓困」四個方面給出具體申報指引。根據《指南》所言,申請主體可將申請材料,按要求在申報時間內交至前海國際人才港防疫助企視窗,前海管理局經審查和公示後,便會給予資金撥付。
據前海管理局網站透露,「助企22條」舉措能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負,有力解決租金、用工等擺在多數企業眼前的直接困難,以切實舉措充分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其中前海「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合會及深圳市前海國際商事調解中心都表示大大減輕了租金壓力,減低了營運成本。